•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杨月新:牢记亢而为害 严格中病即止 谨守辨证论治---重视中成药合理使用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目前,中成药的使用率很高。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中成药是非处方药,使用方便,而且疗效比较确切,相对西药还有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这也造成了中成药使用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 使用误区导致过度用药 在临床上,过分的使用
    目前,中成药的使用率很高。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中成药是非处方药,使用方便,而且疗效比较确切,相对西药还有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这也造成了中成药使用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 使用误区导致过度用药 在临床上,过分的使用中成药的现象比较严 重.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在人 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中成药副作用小和可以用来 调理补养的误区。 有些人认为中成药使用了几千年,毒副作用 小。应该说,中成药副作用小,是相对而言。中成 药是以天然的植物、自然的矿石、动物的某些部位为组成成分经过合理的组合而制成的,其中绝大部分是植物。它的毒副作用相对于一些化学药品来说,是比较小。而一些古方中许多有毒副作用的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的成分,由于出现了一些毒副反应的病例,在现今已经很少使用或者禁止使用。例如发现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对肾脏有很大 损害,因此禁止使用包括龙胆泻肝丸在内的一系列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这样极大地降低了中成药的毒副作用。但是,由于许多中药的药理还不十分清楚,所以谈毒副作用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还有许多人认为一些中成药是补药。一说到某人肾虚,就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殊不知“亢而为害”,过分地服用也会出现过补、补过的现象,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所以古人云:“是药三分毒”。因而使用中成药时一定要记住“中病即止”。虽然许多中成药是非处方药,但使用的时候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 重视配伍禁忌 中药的配伍有配伍禁忌和使用禁忌,如: “十九畏”、“ 十八反”、以及“妊娠用药禁忌”、“服用时的饮食禁忌”等。实际上,中成药的使用也符合这种禁忌要求。如妊娠妇女不要服用含有毒性大、药性猛烈药物的中成药,如大陷胸丸、血府逐瘀丸等;服药时禁食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以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此外,在使用两种以上中成药时,也存在着禁忌。因此,中成药的使用,应该是种类越少越好,联合使用时要看是否有中药配伍禁忌,也要看是否有“妊娠用药禁忌”、“服用时的饮食禁忌”,这样才能合理使用中成药。 与西药联用应避免化学反应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这种现象是最普遍的。如果把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也可以减少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例如补中益气丸能减轻炎症造成胃黏膜损伤,促进胃蛋白酶合成,加强胃黏膜的修复和保护。 但是中西药合用,也可能因为发生化学反应 而影响两种药物的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中 西药合用,形成难于溶解的物质,影响吸收,降低 疗效。中药石膏、珍珠母、磁石中含有金属离子,若与青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合用,会形成不溶性盐类化合物,不容易被吸收。再有就是产生有毒的物质,危害健康。如含有朱砂的健脑丸、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与有还原作用的西药硫化亚铁、含用溴的必濑平、含碘的碘化钾同时服用,产生溴化汞或碘化汞的毒汞盐沉淀。再者二者产生酸碱中和作用。如保心丸、乌梅丸、山楂丸与碱性的氨茶碱、苏打片、胃舒平合用时,由于酸碱中和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此外,中西药物之间形成拮抗作用。如甘草、鹿茸又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可以使血糖升高,若与降糖药物合用,则会降低降糖药物的作用;再如维生素C和双黄连粉针配伍后,虽然 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经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析后发现。其PH值、维生素c含量、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含量均有明显改变,提示有理化配伍禁忌;还有报道指出,保和丸中的神曲、麦芽会受麦迪霉素的抑制而使药效降低,因此含神曲、麦芽的中成药大山楂丸、沉香化气丸、六合定中丸等也不应该与麦迪霉素合用。 因此,医生在处方时,要注意中成药与西药畲理使用,避免出现毒副作用。对于目前没有发现问题的中西药物,在联合使用中,也需要要求患者分开时段服用。 辨证为前提合理使用 中成药是经过临床的总结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组成的药物,是以辨证为根据的,离开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疗效。如患者有口疮的症状,医生应该判断导致口疮的原因是什么,脾胃积热可以出现日疮,阴虚火旺也可以出现口疮,中气不足还可以出现口疮,属于胃中实热的可以适当服用清热泻火类的药物如牛黄清胃丸等,偏于肾阴虚就要服用知柏地黄丸.中气不足者则选用补中益气丸,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还有,参苓白术散可以治疗脾胃虚弱的腹泻,也可以治疗气虚性气短咳嗽,这是中医的异病同治。所以,选择中成药要经过医生辨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