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用药规律分析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正在迅速增加.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脂肪肝的药物就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西医多应用降脂药物,但不少药物毒副作用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正在迅速增加.因此,寻找有效的防治脂肪肝的药物就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西医多应用降脂药物,但不少药物毒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疗程较长、效果不够理想,应用不当还会损伤肝加重病情。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脂肪肝的防治,具有作用广泛、效果稳定、使用安全副作用不、适宜长期服用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为了给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和依据,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方数据库”,查阅了1994-200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防治脂肪肝取得较好疗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313篇,对其进行用药规律的初步归纳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化瘀祛湿治其根本
313篇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文献报道中,共用中药178味,使用次数在70次以上者共有12味,为最常用的脂肪肝治疗用药。使用次数在30次以上者共有12味,是较常用的脂肪肝治疗用药。 。
24味最常用和较常用于脂肪肝治疗的中药中,具七等虽归人其他类别,但在脂肪肝的治疗中通常是把它们作为活血化瘀药应用的;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中药有5味。上述两类的使用率分别是85.6%和84.3%,在各类药中是最高的。这表明大部分医家都认为活血瘀法与利水渗湿法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大法,进一步说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与水湿内停、瘀血痹阻有密切关系。
在运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时,大多选择了归于肝经之药,根据其排序情况看,排在前5位的是丹参、郁金、姜黄、莪术和桃仁,药性也是由弱转强,而虫类药、大毒峻猛之药少见,仍符合慢性病治宜缓图,不宜急攻的原则。现代研究表明,大部分活血化瘀药有着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以及保肝的作用。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理气有利于活血,理气药共用了15味,使用率为47.3%,可见理气药在脂肪肝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利水渗湿药虽共用药15味,但其使用率占了84.3%。脂肪肝的发病病位在肝,但与脾胃紧密相关。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味常导致脾失健运,混浊内生,停滞于肝,化生脂膏而为病。因此,运用利水渗湿药一方面可运化水湿,另一方面可以健脾化滞。故健脾祛湿化滞是治疗脂肪肝的常用方法。从利水渗湿药的使用可以发现,药物多归于脾、胃、肝、胆、膀胱经。提示脂肪肝的治疗应从脾、胃、肝、胆入手,大多运用甘淡平和之药。过分用苦寒峻猛之药反会伤及脾胃,而不利于水湿邪气之消散。且脂肪肝发病患者以体型偏胖者居多,肥人多湿,亦符合从湿论治的思路。现代研究也表明,利度渗湿药有明显治疗脂肪肝的效果,具有保肝、降血脂等作用。
湿与热常互结为患,且多蕴扰肝胆。脂肪肝治疗,中清热药共用了28味.用药数居各类药物之首,使用率达64.2%,位届第4。选用的药大多具有清肝热祛湿浊之功,提示湿热蕴结肝胆亦是脂肪肝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因此,医者治疗脂肪肝多运用清热祛湿的方法和药物是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