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曹东义:中医是“一揽子”解决疾病问题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3月29日刊登的刘承先生的文章“循证医学不能取代理念思维”,读后深受启发。笔者认为,中医学所遭遇的尴尬,远不是理论与经验医学谁更重要的问题,而是中医与西医学术体系的根本区别。循证医学所追
    《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3月29日刊登的刘承先生的文章“循证医学不能取代理念思维”,读后深受启发。笔者认为,中医学所遭遇的尴尬,远不是理论与经验医学谁更重要的问题,而是中医与西医学术体系的根本区别。 循证医学所追求的随机对照、多中心、双盲试验,生视了病理病灶,关心攻击的靶点,而忽略人的差别。病人被随机对照的循证医学淡化为一般的“疾病载体”,只要是随机入组,组间平衡无差别,就可以剔除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实际存在的老幼男女等体质差异就可以视而不见。这种瞒天过海式的概率治疗,的确容易重复和规范,有其长处。这与也是现代医学以针对病理病灶的“靶点”进行攻击,并以此为主要特征的学术特长之所在。在还原论、实体论的指导下,现代医学以微创为掩护,外科治疗领域深入发展,内科阵地大步后退,人体从头到脚不能切除、移植、介入、阻断的组织器官越来越少了。这正是“人是机器”的医学观最为膨胀的表现。 中医学从理论构建到临床医疗,都以生态医学为模式。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不能脱离生存的环境,也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在气交之中,养生医疗都必须考虑天地四时阴阳的作用,“顺之者畅,逆之者亡”中医紧紧抓住的证候,正是西医逐渐放弃的。现代医学认为, 人的主观感觉是不可靠的,只是疾病的表面现象,真正的本质在症状后边隐藏着,必须舍弃症状,才能求得疾病的本质,中有仪器的检查报告才是客观感觉,只给检查单看病的医生。 中医诊治疾病,不公依据证候,而且几乎不论什么病人都要问饮食、睡眠、体力、精神这些现代医学看来“顾左右而言他”不着边际的问题。现代医学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医治疗的药物这样多变,这样难于质量控制,更头疼于中药的成分复杂。那么多经验方,哪一种药方最有效?有效的经验方,哪一种成分发挥了作用?这样的观察方法使现代医学“一直看不明白中医”:你的有效性我从来不懂。 中医依据的证候,是“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外必根诸内”,外在的症状,来源于内在病理变化;抓住了疾病的整个全体,就是疾病的根本。笔者认为,“证候是复杂微观变化的动态反应”,“中医是善于改变微观的医学”,因为中医疗内在疾病,虽然有攻击、对抗的方法,主要依据的还是调整、转化,而不是切除、移植、介入。人体是极为复杂的有机整体,疾病过程中微观的变化更是千头万绪,再加上病人的特殊体质、主观感觉、精神际遇、社会环境影响,其复杂程度逐渐加大,各种海量数据几成天文数字。然而,中医就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甚至越复杂越容易解决。中医学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目标管理”,用极为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极为复杂的病情;用极为智慧的思维,化毒为药、变废为宝,“天地所生之物,为天地间之病所用”;尽管成分复杂,经过几千年的反复筛选、验证、安全而有效。 中药是“复杂制剂”,不是针对单一靶点,也远远超越了多层次、多靶点,而是按照生命固有的复杂性,全面地“一揽子”解决疾病问题,使病人逐渐转为健康。并且中医的治疗不限于药物,针灸、按摩、拔罐、气功、导引、祝由皆能治病。中医学顺应天地四时、重调整转化的生态医学观、其重要的意义,也许我们还远没有认识清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