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谦:我国原料药产业的发展策略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为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药业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世界原料药的生产中心已转向亚洲,尤其是中、低档通用名原料药的生产,已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为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药业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世界原料药的生产中心已转向亚洲,尤其是中、低档通用名原料药的生产,已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全面转移。原料药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品种,当前我国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原料药市场上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快发展原料药,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
由于中国医药产业在技术、质量、管理方面进步较大,跨国医药公司加速把自己的产品转移到中国生产,如近年来美国默克公司、杜邦公司已把部分原料药和中间体转移到中国生产,德国巴斯夫公司也计划关闭在其他几个国家的维生素C生产线,到中国大规模集中生产。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原料药生产,有利于我国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有利于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加工中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原料药产量约占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其中化学原料药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的支柱,近10年产量年平均增长11%。同时原料药也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约有50%原料药出口,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和美国。
我国化学药的原材料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价格比发达国家要低廉得多。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数千家,能生产原料药1 500余种。由于主要原料药生产技术水平有较大突破,我国实现了产业化的60多种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生命力,VC、柠檬酸、抗生素、扑热息痛等一些重要品种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青霉素产品的技术等级、质量标准等基本上达到了世界顶尖企业的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30%份额,再加上价格低廉,其竞争优势自然不言而喻。
我国原料药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原辅料和动力成本过高,利润空问相对较小。据估计,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只占总成本的25%,而中国企业一般都高于50%。为此,我国原料药生产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空间还很大,原料药市场的开发与出口有极大的潜在优势。
1原料药生产的发展方向
从原料药生产的发展方向来看,对于工艺成熟、需求量大的非专利药来说,为了获得规模效益,生产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抗生素,VC等;专利名药需要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因此采用多功能合成车间生产,做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将越来越重要;拥有诸如生物酶促反应、复杂的手性合成技术、极限条件合成技术等特色技术的中小企业,也将在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由于大多数跨国制药企业为了降低研发风险而把部分研发任务进行外包,其中包括各种候选化合物的合成,这种趋势也必将对原料药的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非专利药市场的崛起是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今后几年,许多专利药陆续面临专利到期,这为非专利药生产带来了巨大商机。与专利药相比,非专利药由于开发成本小、风险低、回报高,市场销售额在不断增加。非专利药市场的快速发展最先受益的就是原料药行业,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化学原料药年总产量已达80万吨,其中近1/2出口,占全球原料药贸易额的1/4左右,在抗感染类、维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糖皮质激素类及蒿甲醚等一些药物品种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如跨国公司也在不断增加从我国采购原料药的数量,当前面临的有利机遇不言而喻。
2原料药市场特点及主要竞争策略
2.1 原料药的市场特点
原料药产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原料药产品属于生产资料,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制剂产品具有完全不同的市场特点,主要表现在:
1)原料药的生产资料商品属性决定其竞争的主要手段是质量和价格。原料药属于生产资料商品,其销售特点是直接面对药品生产厂家,由于购买者对市场信息了解比较清楚,因此原料药的竞争主要在质量和价格层面上展开,表现为价格、质量和服务的综合竞争,而制剂类产品的竞争利器则是品牌、广告和营销网络,价格并非是重要因素。对于原料药生产商,重要的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完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近年来,良好的服务在现在的市场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内容包括产品信息的通达、遵守供货期限、对客户提出问题给予及时满意的答复、提供相关的文件等。在国际合同生产领域,服务更显得重要。
2)原料药价格不断下降是普遍而长期的趋势。大多数原料药价格的长期变化趋势是不断下降,新药也不例外。原料药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是一个工艺技术持续优化的过程,产品收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单位产品的原辅料成本不断降低;其次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期间费用不断降低;此外还有外部竞争因素的影响,一些生产厂商往往以低价格冲击原料药市场。
3)产品不同阶段的竞争重点不同。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一般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几个阶段。在上市导人阶段,产品的需求量较少,生产厂家具有垄断性质,制剂产品的价格也高,原料药成本在制剂总成本中占的比例较小,使得原料药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质量和服务更为重要。在产品成长期,制剂需求量迅速上升,导致原料药的需求迅速上升,此时稳定的供货保证将处于重要的位置。在产品成熟期,市场需求趋于稳定,竞争对手增多,厂家的产品质量也趋于稳定,此时产品价格将成为主要的竞争因素。在产品衰退期,价格将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2.2主要竞争策略
2.2.1 成本领先是原料药生产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根本战略
从目前中国原料药行业情况来看,企业间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水平相差不大,因此,企业的竞争力便主要由价格体现,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便可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如果企业成本优势的来源对于其竞争者来说是难以复制或模仿的,其成本优势的持续性就会存在,此时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收益。由此可见,原料药的属性决定了参与竞争的生产企业必须采取总成本领先战略,以便在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2.2.2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通俗理解为企业的不可替代性、不可模仿性。我国原料药企业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在技术水平上领先,通过工艺技术、制造技术、检测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优良的售后服务,以较低的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总成本上的领先地位。
尽管我国的化学原料药在一些产品的生产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许多产品是传统的老产品,有些是发达国家不愿意生产的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产品,许多产品还存在被逐步淘汰出局的危险,相反,对于目前国际上市场潜力较大、技术壁垒较高的一些高附加值产品,我国原料药企业却没有太多的优势可言。即使有些产品我国能够生产,但加入WTO以后,由于知识产权的限制而不能生产。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化学制药产业在原料药生产方面将处于落后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促使我国化学原料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
2.2.3实施战略同盟战略,提高生产企业国际竞争力
在当今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外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练好内功,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以降低管理成本。我国有不少医药企业目前尚未摆脱粗放型经营状态,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仍然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资源优化配置还没有完全实现,由于信誉不良造成的纠纷时有发生。因此,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首要的任务是实现企业管理运作方式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首先把企业自身做好,然后要集约化,把企业做强。集约化包括外延集约化和内涵集约化。外延集约化又可分为横向集约化和纵向集约化。横向集约化是指同类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与合作;纵向集约化是指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乃至客户之间的合作。内涵集约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合理组织各种业务流程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运行节奏、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只有通过集约化,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后还要逐步实现集群化,把企业做大。我国有不少医药企业规模偏小,尤其是原料药行业,小、散、乱的局面相当突出。随着医药企业并购重组进程的加快,原料药行业集群化趋势也将逐步显现。企业集群化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原料药行业的整合可以走资产整合的道路,也可以以产品为纽带,充分发挥各企业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2.2.4维持有序价格环境,避免恶性“价格战”
我国原料药的价格本来就较低,中小企业的不规范竞争,为了抢占市场竞相压价,使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厮杀的结果无疑是两败俱伤。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药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