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贞: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我国医药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正在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如何走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已积聚了一定的力量,如果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发展本国医药产
我国医药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正在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如何走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已积聚了一定的力量,如果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发展本国医药产业,而且可以开拓国际市场。
l 目前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概况
从2005年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情况来分析,前3季度我国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为112.1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0.07%。其中,进口总额为48.88亿美元,同比增长15.45%;出口总额为63.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11%;实现贸易差14.40亿美元。从医药商品贸易的主要品种类别看,前3季度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依然是进出口贸易的支柱产品,累计实现金额分别为44.52和39.25亿美元,所占比例达到了39.70%和35.00%,卫生材料、中成药、西成药和中药材都只占几个百分点,生物制品等其余类别商品所占比例均没达到一个百分点(资料来源:中国医药经济数据网)。
从医药进出口现状可以看出,化学原料药仍然是我国医药商品出口的主要支柱,实现了贸易顺差;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虽然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口金额有所上升,但是由于我国在一些大型医疗器械方面发展比较落后,目前主要靠进口,所以医疗器械总体上仍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值得关注的是,中成药的出口金额非常有限,进口金额超过西成药,所以中成药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西成药的出口金额增长也没有跟上我国化学制药发展的步伐。
2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者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利益,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转变的某种战略行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租”的存在,使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某些方法使原本属于别国企业的垄断利润(经济租)变成本国企业的利润,或者消费者的福利,或者政府的收入。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使本国企业所获得的经济租越来越多;二是外部经济。如果一个部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中其他部门或产业的发展,而这个部门又没有办法从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得到好处,它就是一个外部性的产业,它的发展应该得到扶持,因为它为整个经济所作的贡献应该有所补偿。外部性之所以成为外贸政策的一个关注焦点,是因为当政府对某一个有外部性的产业进行支持的时候,这个产业将得到发展并占据国际市场,本国的相关产业却很难发展了,此时本国的出口将受到打击。
相应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个方面,一是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通过针对有外部经济的产业来扶持、扩大本国福利;二是利润转移。主要内容是假设一些产业存在超额垄断利润或者租金,作为出口或者进口国的政府就可以通过一些贸易干预政策和措施,来影响本国企业出口或者本国对外国的进口,最终达到改变竞争格局的目的,使本国企业获得利润。战略性贸易政策中非常有攻击性的措施是对本国的出口进行补贴,以改变本国不完全竞争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力量对比,使外国出口企业的一部分利润转向本国企业,从而对本国有利。
3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根据目前我国医药商品的进出口情况,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医药商品(包括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中成药、西成药)采取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化学原料药是我国医药商品出口的主要支柱,但我国目前出口的化学原料药是一些相对低端的产品,主要靠价格低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且国内一些企业在争夺国际原料药市场中常出现自我倾轧现象,互相压低价格以获得订单。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发展可以借鉴印度企业切人世界医药市场的经验来实现产业升级。
印度制药企业的成长基本上都遵循由大宗原料药中间体起步,通过特色原料药一专利仿制药(不规范市场)一通用名药物(规范市场)到创新药物的“路线图”。中国和印度在人口数量、药品市场规模、行业集中度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与印度医药企业相比,我国医药企业又有自己特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生产工艺和研发上,尤其是原料药的研发,中国研发新药往往所需时间短、质量好。此外,中国的化工资源要比印度丰富得多,中国是化学中间体的出口大国,这点印度是无法比拟的。中国的气候和环境也更适合于化学药的生产,尤其是在化学药的生产步骤中最关键的发酵和合成这两个工艺。而中国在人工制造成本等方面与印度相当,双方没有太大差距。所以向印度借鉴,搞特色原料药,走差异化之路,同时创新高端产品,到国际医药巨头覆盖不了、覆盖不到的地方去寻找商机,就能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医疗器械虽然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一定金额的出口创汇,但是由于我国出口的医疗器械多集中在手术一次性器械等低端领域,而在一些大型医疗器械方面(如CT机,B超机)发展比较落后,每年全国各地都要从国外进口相当金额的大型医疗器械。所以,大力发展本国医疗器械产业,不仅可以降低国内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对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医疗器械的出口都是有益的。
中药的发源地在中国,但是我国中成药的进口金额却超过西成药,并且中成药的出口金额非常有限,整个中药产业处于贸易逆差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我国目前无法建立一套能为国际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另外,对于医药产业而言,分析测定仪器产业可以算是一个外部性产业,所以对分析测定仪器产业进行一些扶持,会对中国相关产业包括医药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我国西成药的出口增长比较慢,这和我国化学制药发展的快步伐相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产业国际竞争力角度看,我国西成药的出口目前只有价格优势,而不具有高端产品竞争优势。一方面,我国的制剂能力较发达国家落后,新剂型自主开发的较少,有知识产权的更少,很难占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制剂辅料的发展比较落后,要开发新型的制剂产品,往往就要购买国外的进口辅料,这无疑加大了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所以如何积极促进新药的开发,促进医药领域的产、学、研相结合,提高西成药的产品档次,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对外贸易是否有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贸易竞争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占有的份额。但一个国家在所有国际贸易产品中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很难,所以必须选择自己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并在这些产品和产业上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优势;二是优势的产业结构。如果一个国家占出口份额较大的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产业,则说明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有有利地位,反之,如果占出口份额较大的是附加值低的产品和产业,则说明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目前我国医药产品主要是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产品附加值较低,高端产品市场还有待开发,所以我国医药产业目前在国际分工中并不占据有利地位。国内和医药相关的产业,如医疗仪器、药用分析仪器、药用辅料的发展等也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通过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科学制订国内的产业政策,促进新药开发,扶持医药相关产业,才能提升我国医药产品的出口结构。使我国医药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药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