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熊昌彪:炮制机理及工艺研究亟待加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毛淑杰研究员谈中药饮片生产质量控制——中国中医科学院毛淑杰研究员谈中药饮片生产质量控制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近年来,提高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2008年1月1日起,我国中药饮片的生产必须全部达到GMP的生产要求,这意味着我国的饮片生产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
    近年来,提高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2008年1月1日起,我国中药饮片的生产必须全部达到GMP的生产要求,这意味着我国的饮片生产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治病的疗效,关系到中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药饮片质量如何控制?饮片炮制工艺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炮制研究中心副主任毛淑杰研究员。 毛淑杰研究员为中药饮片炮制研究倾注了大量精力。她作为课题负责人曾完成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lO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十五”攻关项目“中药炮制辅料酒和醋规范化示范研究”及其子课题“青皮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科技部“八五”攻关项目“常用中药关白附饮片研究”,中医药局课题“常用中药三棱中药炮制研究”等;曾参加完成“熟大黄炮制新工艺及临床开发研究”、“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研究”、“天南星炮制工艺研究”等20多项课题。目前,她作为8个子课题的总组长,正在主持科技部公益性项目“食药两用8种炮制辅料药用标准研究”。毛淑杰认为,饮片生产实施GMP,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及炮制工艺的统一,而这两者都离不开炮制机理的研究。 炮制机理研究力度须加大毛淑杰说。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但可控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药材的来源,一是炮制工艺。炮制工艺的不科学、不规范,会直接影响饮片的质量。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是工艺研究,但只有炮制机理搞清楚了,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工艺。因此,研制炮制最佳工艺,制定饮片质量标准,原则上都应该在炮制机理清楚的前提下进行。比如,过去黄芩用常水浸后切片,饮片就变绿了。科研人员后来发现。这是黄芩苷被酶解氧化造成的,这样的黄芩质量有所下降。在弄清这个机理后,现在人们通过煮或蒸的杀酶保苷切片工艺来保证黄芩的质量。 但是,中药炮制研究的发展并不令人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拖了中药现代化的“后腿”。毛淑杰研究员指出:“中药炮制研究基础太低,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国家科技部从‘七五’、‘八五’开始立项进行中药饮片炮制研究,各做了20个品种。 ‘九五’立项10种,加上中国药材公司做的10种,也是20种。‘十五’资助了两批共80种。由于过去投入较少,一个药最多只投入2万~8万元,因此‘七五’、 ‘八五’研究各有侧重,并不深入、规范。现在国家还没有将中药炮制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尽快规范500多种常用中药饮片的炮制,进一步提高药典等国家标准。由于炮制机理研究难度大、需要的时间长,一个品种的炮制机理的研究就需要50万~80万元的投入。因此,国家对此应加大投入,以促进这项研究,使国人乃至全世界更加相信中药炮制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同时,使炮制这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炮制人才。” 炮制工艺需要继承+改进+创新 炮制工艺可起到增加中药材疗效,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等主要作用。古代医药学家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炮制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这些经验需要被继承、规范,同时部分工艺有待完善、改进和创新。毛淑杰说,古代创造的炮制方法,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部分存在不合理、不完善之处,比如净制、切制、炮制等没有具体、规范的操作流程及具体的工艺技术参数,各地方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有的加热炮制操作时间、温度、加热方式都不定,直接影响了饮片的质量。加辅料炮制问题更大。由于酒、醋、盐、姜、蜜、羊脂油、矾等炮制辅料无药用标准,如果将劣质辅料用于炮制,不但起不到增效解毒的作用,而且会将有毒、有害物质带入饮片中,使饮片质量更加难以控制。因此,炮制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必须经过现代科学加以验证。如果不科学、不合理,必须进行改进及创新。毛淑杰说,炮制工艺的研究,可分几步同时进行:首先,应该继续进行中药炮制规范化研究,以尽快提高和不断完善500多种常用中药饮片的质量。第二,对炮制工艺相对复杂且存在不合理之处,而国内炮制工艺又不统一的品种,开展炮制、化学、药理,甚至结合临床的综合研究,以改进和创新炮制工艺,使其达到全国统一。这方面的研究经费投入力度应相对加大。第三,对炮制工艺的传统术语进行解读研究。像传统炮制要求的“炒至变黑”、“炒至变黄”、 “炒炭存性”等传统术语,如果不是由对此有经验的老师傅正确操作,很可能产生人为的误差。因此,对炮制传统术语的研究需要有经验的炮制老师傅参与,以进行科学地解读和规范地描述,制定SOP操作规程。由于在炮制界能够正确掌握传统炮制术语涵义、有丰富经验且技术独到的老师傅已经不多,因此,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及时开展抢救工作。 据了解,毛淑杰等研究人员所从事的中药炮制研究课题,是通过对炮制历史沿革、古今有关文献的研究,了解部分中药自古以来的炮制变化过程,从前人的经验中寻找有益经验,并参阅建国以来有关中药炮制研究文献及炮制科研成果资料,结合中医的临床用药经验,确定研究指标和研究起点。他们还采用生药鉴定方法,以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的正品及道地药为研究材料,在工艺研究方面进行净制、切制、炮炙工艺及技术参数、关键技术等研究。 为了提高饮片的质量,研究人员采用我国药典收载的炮制方法作为平行对照,以化学、药效、毒理等多项指标进行筛选,优化炮制方法。如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工艺技术参数,并到中药饮片厂进行中试生产验证。最终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芜花、延胡索、补骨脂、枳壳、炮天雄、丹皮、制南星、赤芍、大黄、白前10种中药饮片16个炮制规格的具体炮制工艺及工艺技术参数。 毛淑杰告诉记者,在他们研究的10种中药饮片中,有的研究确定的是新工艺。这就需要证明新工艺确实先进科学,比旧工艺好。因此新工艺都是经过包括化学、药理、药效和毒理等十几个指标筛选出来的。比如盐补骨脂的炮制工艺,在传统记载的多种方法中有一种是用水浸5天,再用盐水炒。后人将其简化,不浸水直接用盐水炒。课题组经模拟实验后发现,先用水浸、晒干,再用盐水炒,比直接用盐水炒药效成分增加了2~3倍。原因是有一种成分(邻苯三酚)随着水浸的时间增加而增加了。研究表明,这种新工艺可使制品疗效增加。再比如,熟大黄历代炮制方法有十多种,目前沿用的是酒炖、酒蒸,新工艺改为酒高压;制南星历代有用七八种辅料、50余种炮制方法,目前沿用姜矾煮制法,但煮多少时间没有规定。新工艺改为白矾冷浸,并且制定了技术参数。总的来说,这些新工艺可操作性强,温度可控,省工时,简便易推广,同时饮片质量提高了。 毛淑杰说,实验证明,有些中药片的传统炮制方法具有科学性。如:醋制芫花、蜜炙自前、大黄炭、枳壳、丹皮、赤芍,延胡素等。对于这些中药饮片,在传统工世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确定了它们各自的基础技术参数,提高了可操作性和饮片质量的稳定性,使老工艺提高了。像醋制芫花、蜜炙白前,规定了辅料用量怎么加、什么时间加。这些在过去都没有规定,现在更规范了。优选出的传统工艺,也都具有省工、省时、节省能源、辅料及减少生产损耗等优点。不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药效成分。而且提高了饮片质量。 据毛淑杰介绍,他们通过研究,还解决了炮制关键技术,引进了“全浸润”的概念。原来药材浸润加水量很多,浸润后多余的水就被丢掉了,有效成分损失很多。“全浸润”即指使药材浸泡至能切制的程度,达到“药透水尽”。其关键技术是:掌握加水量、浸润时间加减压力和时间。他们采用回转式浸润罐对大黄、赤芍、枳壳、丹皮等4种中药进行滑润工艺的研究,优化了压力、时间等工世技术参数,解决了切制工艺中关键的软化技术,并通过中试生产证明,该工艺可行,饮片质量稳定,在减少药效成分流失、降低成本、减少“三废”处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先进的浸润工艺,在中药炮制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设备及辅料亟待规范 在记者采访中,毛淑杰还提出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饮片炮制设备研制工作。她说,开展饮片规范化研究要先规范设备,小实验的设备与大生产的设备要对应起来,工厂所用的设备也要达到全国统一。因为炮制投药量不同,工艺技术参数变化很大。 目前,毛淑杰等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炮制辅料药用标准研究。她说,炮制用辅料比例很高,从1:0.1~1:3不等,而酒、醋、盐、姜、蜜、麸等,目前都没有中药药用标准,来源无法标准,从而使执法部门和生产企业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便于生产操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