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危剑安 杨元勋:浅谈《黄帝内经》正气理论 对艾滋病防治的启示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渊源,对建立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所包含的中医学理论、防治疾病的原则与方法,不但为两千年来的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近代新出现的疾病同样起到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渊源,对建立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所包含的中医学理论、防治疾病的原则与方法,不但为两千年来的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近代新出现的疾病同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自从美国于1981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AIDS)患者以来,AIDS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灾难性疾病。《黄帝内经》对AIDS的治疗和预防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AIDS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艾滋病传播迅速,病死率高,属中医“疫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正虚与邪侵。其中正虚是关键因素,正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五变》中还以树木质地有坚脆之异作比喻,来说明人是否发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皮肤、腠理是否固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正气是否充盛,即“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精亏气虚,气血生化无源,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则邪毒入侵而发病,正气无力抗邪则病情缠绵难愈;精充气旺,正气充沛,则外邪无机可乘。同样,在HIV感染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在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能有效地控制HIV感染的发展,而成为长期不进展者,这些感染者能维持健康状态12年以上,CD4+细胞计数也维持正常。而且即使同样接触了HIV病毒,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感染。《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金匮真言论》日:“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很好地总结了正气之于人体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认为,AIDS的根本问题是HIV对宿主免疫系统的破坏,由于HIV的宿主细胞为免疫细胞,通过使宿主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和功能受损,并引起异常的免疫激活而摧毁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导致病程的发展和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免疫治疗HIV是现在研究重点之一,现代医学的免疫系统与中医学的正气应是相通的。中医学在预防、治疗艾滋病方面有自己的优势。《黄帝内经》十分强调患病机体内在因素的作用,认为在正邪两个方面中,正气是起决定作用的。正气的强弱不仅决定着发病与否,而且决定着疾病的轻重、虚实的性质及其变化转归。要想扶助正气,使邪不可干,应从饮食、起居、劳逸、精神情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1饮食、起居、劳逸方面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不偏嗜五昧、起居有常、节制房事、劳逸适度的重要性。同一篇中“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从反面论证了这一观点。《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辟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于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亦说明如嗜食醇酒厚味,把反常的生活方式当作正常,房事过度等只为贪图一时的欢快而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从而导致精亏气虚,正气不足以抗邪而引起多种疾病。
2在精神情志方面,提出人贵守神,要修养和神
《素问•刺法论》云:“修养和神也,道贵长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灵枢•本藏》云:“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欲,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以上虽出自不同章节,但都说明了应重视人的精神情志活动,要求人们排除私心杂念,不患得患失,不贪求过分的享受,保持心态平和,乐观愉快,情志畅达,则百病不生。
3顺应自然
《素问•宝命全形论》日:“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百病始生》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以上各条说明人体如不顺应四时之气的变化,则会导致百病始生。《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则进一步论述了四时寒热为致病因素,同时强调正气为另一关键因素,人不仅要顺应自然,而且更要顾护正气,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
4结语
以上几方面均以保护和强壮正气为目的,如果做到了,则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亦如《灵枢•本神》云:“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保养正气的理论对AIDS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相信如能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在预防AIDS及延长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应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