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吴鞠通温病学思想对治疗“非典”的作用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去年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多以发热为主,伴或不伴寒战,并有头痛、全身关节肌肉酸痛、干咳、疲乏、咽痛,甚则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综合症,其潜伏期多为—天到两周左右。究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发现此病之症状与我
    去年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多以发热为主,伴或不伴寒战,并有头痛、全身关节肌肉酸痛、干咳、疲乏、咽痛,甚则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综合症,其潜伏期多为—天到两周左右。究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发现此病之症状与我国明清医家所论之瘟疫有相似之处。本文在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非典型肺炎的治疗,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流行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及不同的病理特征。   1.上焦证候:吴氏在《温病条辨》中讲:“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或渴而咳,多为温病。”这一症状,多出现在在温病初期。非典型肺炎发热症状与之相似,其热属中医之“一脚热”,其发热并非徐徐而发,而热势—开始就很高(38℃以上),久不下降。吴氏《温病条辨》第七条之太阳温病,脉浮舌黄,渴甚,面赤及大热炎上,银翘、桑菊之轻剂不可为,治疗非用辛凉重剂白虎不可。   2.中焦证候:吴氏曰:“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小便闭,乃为中焦温病之典型症状,多属太阴脾经之瘟症。温病引起头身痛之原因主要为邪入肌表,阳气被郁,壮热、关节烦痛、口渴、燥狂等为热毒充斥表里循经上扰所致。而在非典型肺炎之症状中,有出现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口渴、咽痛、燥狂之症者,亦为邪侵中焦,实为半表半里之候。   3.下焦证候:吴氏曰:“凡汗下后,或热久不退,脉尚燥甚,神昏或阴液将涸之形成厥哕、痞”等此为温病后期之候,与非典型肺炎病之后期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实有相似之处,吴氏认为多与肝肾阴虚有关,为下焦足少阴肾经与足厥阴肝经之病变有关系。   由此可此,吴氏 “三焦”理论所属脏腑证候的传变,为温病发展变化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与去年春天非典型肺炎病发展变化中不同阶段有相似之处。上焦肺经病变,多为温热病之初期阶段;中焦脾胃病变,多为温热病之极期阶段;下焦肝肾病变,多为温热病之末期阶段。其传变过程,一般都由上而下,由肺传人中焦脾胃为顺,中焦不愈,则传入下焦,这是一般的演变规律。   所以吴氏三焦辨证传变理论对去年流行非典型肺炎病邪传变方法有着许多可借鉴之处。   第一、在病情性质上,非典型肺炎病所提示的病邪性质与中医理论之“冬伤于寒,春必病瘟“相以。多数病毒在冬季之寒冷气候时潜伏于体内,随着气候变暖而从寒化热,温燥之邪盛于内而潜伏之病毒邪气外蒸于肌肤而见壮热、干咳,此与温病不汗、热邪传于气分是相似的。   第二、在感邪深浅方面,非典型肺炎病开始表现为发热、咽痛、干咳,乃为邪在上焦之气,病变较为轻浅;若发展到了呼吸急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则为热邪燔灼营血而传入下焦。   第三、在发病传变过程中,非典型肺炎病有—定的潜伏则,然后出现发热等,病情传变迅速,符合吴氏三焦辨证从上至中及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   第四、在病变部位方面,非典型肺炎之病变症状主要集中表现在上焦心肺症状明显,这与温病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认识是一致的。   肺是清虚之脏,邪犯于肺,便可发生一系列肺卫症状,发热、咳嗽、微恶风寒、口渴、咽痛等,由于病邪在表,内伤于肺,病属轻浅,所以治疗上提出“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原则,设立了桑菊饮、银翘散等辛凉平剂。邪传入中焦,则导致中焦脾胃失衡,则燥之与湿不达平衡,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不爽或脘闷便溏、身体关节肌肉疼痛,治疗在藿香正气散的基础上设立了五个加减正气散、三仁汤等,以使脾胃之升降、运纳、燥湿等功能相对平衡,正所谓“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而“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是病邪由中焦传入下焦,一般较重,这在非典型肺炎病之后期较为多见,此时往往阴精内耗,虚多实少,所以此时必须重用滋阴养血、重镇安神之药物,在非典型肺炎病后期使用一些温肾救逆的药物,或用一些针剂如“参脉注射液”等,均体现了吴氏之“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思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