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思路和方法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不仅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还能有效防治各种并发症。笔者现结合临床实践就此作一阐述。1 中西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不仅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还能有效防治各种并发症。笔者现结合临床实践就此作一阐述。
1 中西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理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但随着疾病的发展,亦常出现脾气虚、肝肾亏虚、瘀血、痰浊、湿热内阻等病理变化,故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已突破了传统三消分型论治方法,强调以阴阳、脏腑、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进行论治。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和进行性消瘦为主,但部分患者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患者,大部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些已患病多年,却仅在某次体检时才偶然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故临床诊治应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和参,并参考实验室检测指标。特别是对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根据血糖、尿糖、胰岛素水平、血脂等检验结果,结合舌脉情况、既往病史等综合辨证。
临床上,空腹高血糖为主者,多属胰岛素相对不足,为阴虚燥热之证,治以滋阴润躁为主,方选白虎加人参汤、玉泉丸、玉液汤等;餐后高血糖为主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辨证多属脾气虚,运化失常,痰浊中阻或化热,治宜益气健脾、化浊泄热,方用七味白术散、升阳益胃汤等。尿糖与血糖不一致,往往由肾糖阈改变所致,或出现蛋白尿,二者均属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治宜滋补肝肾、敛精固摄,方宜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水陆二仙丹等;血脂明显升高者,常兼有痰浊、瘀血内阻,应佐以化痰泄浊、活血祛瘀之法,可加用降糖活血方(《祝谌予经验方》)等。患者血糖波动大、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多属气阴两虚,治疗宜益气养阴,常选用生脉散加味(笔者常加施今墨的经验用药,如黄芪配山药、苍术配玄参等对药)。总之,现代仪器检查结果可作为感官的延伸,中西合参,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 中西医联合用药,互补弊端
中西药联合运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个主要内容。但中西联合用药并不是简单的中西药相加,而是要正确掌握中西药的药性,在治疗过程中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有的放矢,方能获得取长补短、协同增效的目的。
临床研究表明,磺脲类药及胰岛素制剂降糖作用疗效确切,但老年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该类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若配合使用益气养阴之品,如人参、黄芪、麦冬、天冬、大花粉、山药、枸杞子、何首乌等,不仅有助于稳定血糖,还能有效改善气阴两虚的症状,并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肥胖及餐后高血糖患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临床多选用双胍类和(或) Q糖苷酶抑制剂,但胃肠道反应大,而此类患者多属脾虚湿浊、痰瘀内阻之人,有时甚至难以维持用药;此时,若配合使用健运脾胃、化瘀泄浊之品,不仅能改善症状,减轻西药的副作用,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有良好的协同降糖作用。可见中西联合用药,可互补弊端,但贵在用药的准确性和合理化。
3充分利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合理配伍用药
研究表明,不少单方和复方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且中药降血糖的作用机理与西药口服降糖药有很大差异,其作用方式是多方面的。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苍术、黄精、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知母、黄芩、黄连、天花粉、玉竹、枸杞子、何首乌、淫羊藿、葛根、泽泻等均有降糖作用,但其调节血糖的机制各不相同,有些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些药物则是通过减少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减轻胰岛素抵抗,或抑制葡萄糖醛酸还原酶等。
另外,中药复方的合理配伍能使中药降糖作用相互增强。如石膏单用无降糖作用,但与人参、知母合用则有明显的降糖效果,并且比诸药单用效果更强,提示应重视中药的综合作用。此外,党参、石斛虽有益气养阴作用,但能升高血糖,故不宜选用。
4拓宽用药思路,重视防治并发症 .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4倍;糖尿病人群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者达75%以上。因此,临证须警惕其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
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其脂代谢紊乱严重,而中医痰瘀兼证不仅是血脂异常的标志之一,同时贯穿于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病程的始终。提示对糖尿病的治疗除积极控制高血糖外,同时应重视降脂和(或)调脂治疗。若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者,应选用贝丁酸类药物(如非诺贝特)。若胆固醇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宜选用他汀类药物(如舒降之等)。实践证明,调脂治疗以及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祛痰化浊的中药,如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制大黄、三七、山药、苍术、茯苓、山楂、葛根等,不仅有协同降糖、调节脂代谢紊乱的作用,而且对延缓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