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术后持续发热的中医辨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临床常见,一般表现为低热、症状较轻,常无需特殊处理而愈。但亦有发热时间延长,且经抗炎、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后仍持续发热者。广东省梅县人民医院钟健锋医师等人辨证
    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临床常见,一般表现为低热、症状较轻,常无需特殊处理而愈。但亦有发热时间延长,且经抗炎、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后仍持续发热者。广东省梅县人民医院钟健锋医师等人辨证治疗此类病例,收到了良好疗效。 病因病机 钟健锋等人认为,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以下简称术后发热)属中医学内伤发热范畴。本病发热除颅脑手术后常有高热外,一般多表现为中低热,且发热以午后潮热或晨轻暮重、日轻夜重等为多见。其基本病机以气血阴精亏虚为主。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需手术治疗的疾病如肿瘤、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外伤以及产科手术等,原来就已存在气血阴精耗损不足;二是手术前后忧伤思虑,使脾气受伤,气血化生不足;三是手术乃人为的金刃损伤,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气血耗伤。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或加重气血阴精的亏虚,最终引发内伤发热。其中,血虚、阴精亏损皆可导致阴阳失调,阴不足无以敛阳,阳气偏亢而发热;而气不足者则阴火内生而发热。此外,由于手术治疗本身的特殊性,术后发热还常见到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之病机杂于其中。 辨证论治 对术后发热的辨证治疗应以扶正退热为主。临床以滋阴潜阳、益精养血、补中益气、甘温除热等法多用,对兼有气滞血瘀或肝郁气滞者,辅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法。即使对热势较高者.亦切不可喜用发散或苦寒之剂,因为发散之法仅适用于外感之热,用于内伤发热则易耗气伤津。苦寒之剂,可清实证之热,用于内伤发热则易化燥伤阴或伤胃碍脾,反使病情加重。临证辨治,应详析病机。临床常见证候复杂、多种病机同时兼见者,则宜紧扣病机,治疗上多法兼用,如对气阴两虚者治以益气益阴清热之法,阴虚肝郁者治宜滋养肝肾,疏肝解郁清热。 在临床治疗中,钟健锋等人运用《证治准绳》之清骨散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各种证型的术后发热,疗效较为满意。清骨散基本药物为:胡黄连6克,银柴胡、秦艽、知母、青蒿、地骨皮各10克,鳖甲15克,甘草3克。气虚酌加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血虚加用当归、白芍、何首乌、生地黄、阿胶;肝郁气滞选加柴胡、郁金、牡丹皮、白芍、川楝子;瘀血阻滞选加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怀牛膝;阴虚较甚者,选加生地黄、熟地黄、玄参等;盗汗较甚者去青蒿,选加煅牡蛎、浮小麦。应予注意的是,术后发热以发热为标,正虚为本,退热相对较易,补虚较难,热退之后,宜继续依辨证进服补益之剂进行调摄,以固其本。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