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探讨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核心提示: 中医药学是以古代朴素唯物论及朴素辩证法为基础,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及切身体会,逐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生命科学体系并证明了自身理论的自恰性、完整性,正确地反映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某些规律。但是,现在却受到了现代医学
中医药学是以古代朴素唯物论及朴素辩证法为基础,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及切身体会,逐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生命科学体系并证明了自身理论的自恰性、完整性,正确地反映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某些规律。但是,现在却受到了现代医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极大冲击,于是中医药学的现代化问题就摆在眼前了。笔者认为中医药学现代化的关键就是要认清中医药学的优缺点,以整体理论为核心,努力吸收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医学、信息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理论。只要坚持整体论,中医药学就不会被西化,并且可以发展成为具有整体特色的现代生命科学体系。笔者试图以基因组学为切入点,以“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精神作一些尝试。
1 中医药学整体论的优势及其不足
中医药学以脏腑为核心,赖经络维系的“形”,寓于心的“神”,周流于经络充盈于脏腑百骸,把神与形结合在一起的“气”,三位一体,构成以心为主导,心身统一的天人相应生命观。中医药学是古人在科学尚不发达时对人体机能所作的超越直觉的理解和认识,是以形象思维、类比为主的方法,从宏观角度认识人体,辨证论治的。但正是由于研究手段的落后,因此,对人体生命规律了解不够全面。首先,对人体微观的生命规律没有深入探讨;其次,对主导与支配人体生命的“神”的本质和规律没有统一深入的认识;再次,中医理论的封闭性、超稳定性不能为现代人所完全接受。
2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需要
2003年4月16日,人类基因组完整序列草图被公布,基因研究从结构基因学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阶段。不少专家认为基因组学与中医药学学术思想趋同,基因组学是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王氏等认为,分子是物质发展的一个基本阶段,是生命整体的一个层次,生命的本质规律主要在细胞、细胞器以及大分子的运动规律,其中以分子层次的规律反映了生命的本质规律。但分子层次简单的运动规律并不能代表高级的生命规律,而是生命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整体功能。分子生物学将在分析论、还原论的基础上走向整体论。克隆动物、转基因植物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对基因组整体功能认识不足。而中医药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性,因此,分子生物学与中医药学完全可以相互借鉴,二者将在分子水平上走向一种新的统一,但中医的整体论是分子生物学无法完全替代的。
3 中医基础理论的基因组学解释及扩展人体的宏观整体性与基因组的微观整体性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体的宏观整体性是微观整体性的外在表现,微观整体性是宏观整体性的内在依据,而中医的藏象经络理论正是宏观功能性的整体理论。因此,从中医的整体论结构可以推断出基因组功能结构,从功能基因组结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推断出基因组结构。
3.1气的统一表达
离开具体的人体去谈论人体之气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气是有形物质的场,具有能量性、信息性,是物质整体性的表现;经络是人体有关组织的“气”汇聚而成的气束,由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以及生命整体性的影响而具有流动性。气束中气较其他非气束部分占明显优势,使气束所经组织有一定的变化,而且显现一定的特性,用仪器的某些特征可探测到。统一了气与经络的表述,对下面的讨论非常关键。
3.2 阴阳理论
人之初是由精卵结合发育而成,父母基因组是互补的全息的半边(不是100%的相同),两者构成全息的整体,含机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遗传信息。我们可以把基因重组后受精卵的基因组称之为“精”,人之先天之先天,由这个先天太极逐渐演化为各种体细胞特有的基因组(精)。
精中含有生成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发、布散等作用属“阳”的信息,也含有生成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凝聚等作用属“阴”的信息,二者构成统一的整体。这些信息以三联体密码储存在染色体上,机体需要时则根据中心法则生成具体物质。这些精微物质的气场称之为“气”,根据作用的不同,分为阴、阳。这就是中医药所说的精化气。由此也可推出其他的气血关系。
3.3藏象理论
细胞的某种功能与其基因组的表达相关,即序列结构功能。机体组织的某种功能,不论如何表达,遵循基因组一蛋白组功能规则,与其基因组内部的机制相关,相应的功能与相应的功能基因组的表达机制相关,即相互作用网络功能。中医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有:①“藏居于内,形见于外”。脏是多组织多器官的功能综合,是超解剖的功能单位;②以五脏为核心,通过五脏配六腑、外合五体、五官九窍等,把机体构成既有环状联系,又有内外对应,又有层状重叠的一个复杂体系。笔者大胆认为脏也是与内部整体的功能基因组相关的,一脏代表一种功能基因组,五脏基因组构成一个全息的整体。受精卵基因组由这5种功能基因组组成,在开始分化时起着调控作用。
肾中含元精,是全息基因组初步分化的结果;心藏神,使全息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升华至最高点。生殖之精并非由肾精简单分化而生,而是与五脏有直接的联系,五脏的信息沉淀丁生殖之精中,才会显示出遗传的功能。神的精(基因组)与心精有着直接的联系。从神的功能看,神也是全息的。
3.4 “神”与神经分子生物学的结合
“神者,生之制也”,元神的物质基础便是大脑,大脑通过各种神经遍布于全身各处,正是“神”的主宰功能的集巾体现。元神、识神本为一体,识神借元神之灵知以为用,元神淹没于识神中。无论神多“玄妙”与“不可测”,总与我们的大脑密不可分。
神经细胞紧密聚集,以突触相互连接成一个浑然整体。元神也是与各种功能基因组信息的神经细胞的作用相关的,感觉、知觉、思维与动作等各种整体功能也是由含有相关功能基因组的神经细胞决定的。人的一生通过各种生活、学习接受巨量信息,借助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生物技术,这些巨量的信息很可能储存在DNA分子中。思考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取信息,再重新加工的过程。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的主观能动性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由意识致病也日益增多。因此,将“神”的功能系统化,从中医整体论出发,结合神经之生物学、信息科学,建立中医神学大有必要。即可以从分子机制阐明神与意识的本质,促进信息科学的飞跃,也可以弄清气功的心性理论,对人体超常状态的研究将有一个很好的立足点。
3.5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
关于针灸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重大成果。针灸镇痛、戒毒机理已深入到受体与基因水平。针灸可引起相应部位基因及其他一些基因表达的变化,表明穴位的“表”与基因的“里”具有某些关联。根据经络系统在整体中的作用,经络系统微化至基因组中,与各脏腑功能块联系作用相关,与全息基因组的分化途径相关。利用针灸的作用机制,可以对未来的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3.6对“证”的研究
中医辨证方法有八纲、六经、卫气营血、脏腑和三焦辨证。而证又是有个体差异的,因而被认为与基因型相关。从基因组的角度讲,基因表达正常与协调为“正气”,反之为“病气”。1979年根据著名老中医关幼波的临床经验,将肝病分为8个丰型,36个亚型。因而证的定位也是有丰次、多点的。
3.7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巾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是多作用、多层次、多靶点。而其作用机理研究被认为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但笔者认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搞清“证”的基因组学原理:其次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药理学、毒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等,对药物的作用靶点进行定位。两者结合起来后,配方才更合理、更精确。β-地中海贫血病的治愈证明了中药潜在的威力。
4发展与展望
中医药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有下列前景:①可使很多现在的疑难杂证(如肿瘤、癌等)在基因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迎刃而解;②在认识人的基因组整体性与细菌、病毒基因组整体性的基础上有可能治愈现在难于治愈的很多传染病;③克隆完全信息的组织或生命体;④有助于认识神的本质、意识和思维的奥秘,促使人类进步;⑤可以在整体的基础上,调整基因组结构,促使人类进化;⑥有助于认识其他生命体基因组的规律,改造和创造生命,更深入地认识生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