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中医辨治疑难杂症的思路与方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疑难杂症一般病情比较复杂,辨证疑惑不清,难以治疗或疗效欠佳。笔者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对疑难杂症的辨证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总结,希望对临床有所启发。 双向调节法 疑难杂症大多邪正混乱
    疑难杂症一般病情比较复杂,辨证疑惑不清,难以治疗或疗效欠佳。笔者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对疑难杂症的辨证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总结,希望对临床有所启发。 双向调节法 疑难杂症大多邪正混乱、虚实并见、寒热错杂、升降失常,因而辨证困难,治疗棘手,并非单纯一法一方可取效。此时应理其邪正,调节寒热虚实,平衡升降,选用性能相反药物组方,进行双向调节,相反相成,常有奇效。 寒热并用临床上不少疑难杂症可见寒热错杂证,这时应将寒性药与热性药并用。如治疗顽痹有寒热并见者,常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桂枝、附子配知母;治疗久治不愈的胃脘痛出现寒热错杂证,使用半夏泻心汤中干姜与黄芩、黄连相伍等。 攻补兼施许多疑难杂症晚期出现虚实夹杂证,如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因机体状况差,限制了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有效应用,此时癌细胞浸润扩散,气血亏虚,治宜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攻补兼施,调整气血阴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升降共施气机的升降失常是许多疑难杂症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故治疗宜升降共施。如老年习惯性便秘,舌质淡、苔薄者,多为肾虚肠燥,常用济川煎,方中肉苁蓉、当归温阳养血润肠,升麻配牛膝,一升一降,使清升则浊自降。 收散合用 “收”指收敛耗散之正气如阳气阴津, “散”指祛散邪气如风邪。治疗慢性咳嗽的润肺除嗽饮,既有辛散宣肺之苦杏仁、麻黄、薄荷、桔梗,又配以敛肺降气的五味子、乌梅、桑白皮、罂粟壳。一散一收,宣发敛降并施,使失调之肺气重新达到升降出入平衡。 反佐反治 复发性口疮病机多属阴虚火旺,投以养阴药增液汤合知柏地黄丸有时疗效欠佳,但加入热性药肉桂1克以反佐,疗效明显提高。 双处方法即在病情复杂,一张处方不能包容所有治疗意图时而采取两张处方的方法。双处方可以一方治本,一方治标;也可以一方攻邪,一方扶正;可以一开一合,一升一降等。处方的形式可以一大一小、一汤一丸或一丹。其优势在于可以防止疑难杂症因病机复杂,用药过多而互相牵制和偏激导致的毒副作用,而且两方交替使用,中有间歇,相得益彰,对病情的改善较为有利。 治风祛风法 由风邪所致的疑难杂症,可分为外风证和内风证。外风一般指风邪侵犯人体后,因治疗不及时或误治,衍生诸多病证。如五体痹治疗不及时,致风邪夹痰浊瘀血入络,痹阻经络,筋骨失荣、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而成顽痹痼疾,因此对顽痹在祛风湿、通经络的基础上,加用虫类搜风药如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乌梢蛇等,可明显提高疗效。又如急慢性肾炎,相当一部分类似“风水证”,用疏风药荆芥、防风、麻黄配合活血药丹参、茜草、白茅根、益母草等组成疏风利水剂常有良效。 内风一般由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其病机与病证有肝阳化风如中风、半身不遂、颤震;热盛动风如高热痉厥;血燥生风如皮肤病中的干燥瘙痒脱屑;阴虚风动如病毒性脑炎后遗肢体筋挛肉目闰,手足蠕动甚或瘛纵。这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均离不开治风祛风之大法。 扶正缓治法 疑难杂症由于病机复杂,不易治疗,导致疾病失治或误治,以致病邪久留,形成正虚邪恋的病理变化,甚至出现“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和“大实有赢状”的真实假虚证,故治以扶正缓治的方法。 培补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久病多可延及脾肾。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无论有无肾阳虚的证侯表现,在缓解期治以温补脾肾,均可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和程度。 补益气血恶性肿瘤患者,常实施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疗法以攻其邪,但常出现乏力、脱发、贫血、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类似气血亏虚证,治当先补益气血,提高血象,改善肝肾功能,从而使放疗、化疗顺利进行。 养阴生津疑难杂症多为久病,由于病邪所致发热、吐泻、过汗、劳倦过度、脾胃运化失常、病理产物瘀积、治疗失当均可耗伤人体阴液。治疗上古人有“回阳易,救阴难”之说,故养阴生津不能急于求成,宜耐心缓治,不可过于滋腻碍胃,同时要顾护胃气,结合伤阴的具体病机,进行适当的配伍来提高疗效。如部分晚期胃癌、食道癌患者出现口燥咽干、舌质光红少苔、脉细等胃阴亏虚的症状,治以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可明显缓解症状而延长病人的存活期。 活血化瘀法 久病人络,胶着难去是疑难杂症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之一,尤其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将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失调,出现瘀血。大凡气虚、气滞、气逆、阳虚、寒凝、热结、痰凝、湿阻、津亏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瘀血表现,如唇、面、颊、目眶青暗,症瘕肿块,刺痛、舌下静脉曲张,舌质暗紫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结合形成上述瘀血的致病因素组成补气活血、行气活血、温阳活血、散寒活血、清热活血、涤痰化瘀、祛湿化瘀、养阴活血等治法,才能提高疗效。 豁痰泄浊法 由于机体因寒、因热、因气、因瘀、因风、因湿、因惊、因食、因酒、因虚皆能转化津液为痰,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可广泛地凝聚留伏在各经络脏腑组织器官,导致复杂的临床表现而成为疑难杂症。临床上瘿瘤、瘰疬、痰核、阴疽、流注、中风、眩晕、痰厥、癫痫、痴呆、胸痹、肥胖、嗜睡症、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均可根据脉证治以豁痰泄浊法。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吕崇山冯桂贞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