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牛蒡子是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辛、味苦,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证。其始载于《本草图经》,又称为
牛蒡子是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辛、味苦,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证。其始载于《本草图经》,又称为恶实(《名医别录》),大力子(《卫生简易方》),蝙蝠刺(《本草纲目》),液叉头(《救荒本草》),牛蒡子主产于吉林桦甸,蛟河,敦化,延吉;辽宁本溪,清源,凤城,桓仁:黑龙江五常,尚志,富锦,阿城;浙江桐乡,嘉兴等地。以东北三省产量最大,称作“关力子”。
牛蒡的生长与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品质是由多种因子决定的,主要是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其中的土壤因子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较大。李宗梅等采用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法相结合,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法相结合,研究了牛蒡子品质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蒡子的品质受气候因子与土壤因子(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影响,其中汞、钙、镁、铅、磷、硝态氮含量、硝酸根含量等影响牛蒡子的品质,而且易受气候因子和海拔因子的影响。因此,在种植牛蒡子的施肥过程中应注意增减微量元素。这其中,一些重金属的元素如zn等与牛蒡子品质指标程正相关,说明牛蒡可以吸收重金属,因此,可在重金属污染区种植牛蒡,治理重金属污染。
吕智等使用相关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不同产地牛蒡子的质量。以牛蒡子的千粒重和牛蒡苷为指标,北镇采集的牛蒡子药学质量最佳;以千粒重、饱满度、发芽率为指标,徐州采集的牛蒡子种子质量最佳。
笔者就牛蒡子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
1 对牛蒡子质量控制的研究
牛蒡子是含有多种挥发油的果实类植物药材,其质地坚韧,种皮较厚,通过适当粉碎,能增大药材与溶媒的接触面积,对煎煮率有较大影响。且其有效成分为苷类,虽然通过冷浸的这种方式可以使牛蒡子变软,组织细胞充分的膨胀,使其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但是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引起牛蒡苷的酶解。
牛蒡苷是牛蒡子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癌、抗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故卢来春等选择牛蒡苷的含量作为牛蒡子醇提工艺研究的评价指标。优选牛蒡子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牛蒡子的最佳醇提条件为乙醇浓度70%,加8倍溶剂量,回流3次,回流时间1h。牛蒡苷提取率达95.43%。
微量元素、苷类成分、绿原酸、维生素及其他有机成分共同构成了牛蒡子的生物活性和药效。袁媛等用微波消解器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牛蒡子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牛蒡子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其中钙、钾、钠的含量较高,可见与牛蒡子利尿、抗炎作用相符合。其次是镁,镁可以激活人体内的很多种酶,增强人体骨骼的强度,参与人体内的糖代谢。可见与牛蒡子降血糖、降血压作用相符合。钒和钼含量则较低。赵英等应用HPLC法测定了河北、山西市售及在内蒙古阿尔山地区采集的牛蒡子中绿原酸的含量,含量在0.29%一0.31%之间。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牛蒡子中的绿原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依利特C18色谱柱(4.6mm×250mm,5um),流动相为乙腈一0.4%磷酸(10:90),流速为1.0mlMmin;检测波长为3,27nm;柱温为30%。结果,绿原酸在2.821ug/mL~56.40u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O.325%(n=6)。
鲍雯雯等建立了牛蒡子药材及其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牛蒡子药材生品及制品,可作为牛蒡子药材的专属性指纹。生品共有峰有12个,指认了3个峰,炮制品共有峰有19个,指认了3个峰,可见炮制对牛蒡子的HPLC指纹图谱模式有影响,炮制后炮制品的共有峰增加,其原因可能是通过炒制等加热的作用,使牛蒡子中的某些成分的溶出率增高,故在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中可以检测到,还有一种可能是在炒制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化学成分。并且牛蒡子生品的相似度为0.8~0.9,但炮制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进一步说明了炮制对牛蒡子起到了增加效力的作用。
陈黎等采用TCL法和HPLC法对牛蒡子、炒牛蒡子及其免煎剂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TLC法中牛蒡苷的斑点清晰,HPLC法中的其他成分对牛蒡苷无干扰,理论塔板数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其中生品和炮制品的牛蒡苷含量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但中药免煎剂中的牛蒡苷含童不符合《中国药典》的含量限度规定,仅为炮制品中的1/3,可见,牛蒡子免煎剂的生产提取工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且炮制品的含量均高于生品,说明炮制方法对药材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孙瑜等在研究中发现,尽管乙醇提取牛蒡苷方法简便,回收率高,但提取物中牛蒡苷纯度不高,因此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进行富集。优选出牛蒡子药材醇提液经树脂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D101树脂对牛蒡苷提取液纯化最优,上样液牛蒡苷浓度为28.69g/L,洗脱流速3BV/h,用蒸馏水5BV洗脱,然后用30%乙醇IOBV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即得到牛蒡苷总苷。
卢淑君等。采用GC法测定不同产地牛蒡子脂肪油中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含量。提取10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生品及5批不同产地炮制品中的脂肪油,经甲酯化后,以十七烷酸甲酯为内标物,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PEG一20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O.32m m×30m,0.5um),气化室温度280~(2,FID检测器,温度300°c, 柱温初温165'E,保持3min,以3.5°C/rain升至205°C,然后以35°C/min升至230℃,保持22min,载气氮气(99.99%),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媒。结果,牛蒡子脂肪油中均以亚油酸含量为最高,但炮制后亚油酸含量普遍大幅降低,油酸含量普遍升高,含量差异十分明显,而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的含量只是略有变化。
阎婷等利用总木脂素与牛蒡苷对照品在同一峰位有吸收,以牛蒡苷为对照品,测定样品溶液在280nm波长处的吸收度。结果,对照品牛蒡苷浓度在0.018 04—0.090 2mg/mL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6%,RSD=1.7%。提取物中每克含木脂素以牛蒡苷计,不得少于800mg。
2 牛蒡子药理作用的研究
2.1抗癌
牛蒡子的有效成分牛蒡苷和牛蒡苷元都有很强的抗癌作用。10mgL的牛蒡子乙醇提取物对人体结肠癌细胞、直肠癌细胞及肝癌细胞均有抑杀作用。
耿果霞等建立了小鼠宫颈癌U14的实体瘤模型和腹水瘤模型,观察牛蒡子乙醇提取物对实体瘤的抑瘤率和腹水瘤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牛蒡子醇提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环磷酰胺(CTX)对照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1.7%、49.7%、57.4%和83.6%,与对照组比较,P<0.Ol;牛蒡子醇提物低剂量组的生命延长率为39.8%、中剂量组的生命延长率为46.6%、高剂量组的生命延长率为62.5%、阳性对照组的生命延长率为91.6%,与对照组比较,P<0.叭。表明牛蒡子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宫颈癌U14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其在活体上具有抗宫颈癌活性。
孙铁民等对$180荷瘤小鼠进行为期10天的灌胃给药后杀鼠取瘤称重,通过抑瘤率判断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当剂量510mg/kg、210mg/kg、110mgkg时两次重复实验最低抑瘤率为40.8%、34.8%、16.4%,并存在一定的效应关系。
郑国灿等通过癌细胞的体外和体内实验系统验证牛蒡子的抗癌性。在体外实验中,在H一29、HRT一18和HepG2细胞培养液中加牛蒡子醇提物培养72,观察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及形态变化。结果,随牛蒡子醇提物浓度的增加,HT一29、HRT一18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杀死率也在增加,在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生长情况,可以见到被杀死的癌细胞脱落并漂浮在培养液中。体内实验中,灌胃给予腹水型荷瘤小鼠牛蒡子乙醇提取物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小鼠的平均体质量下降,生存时间增加,表明牛蒡子的醇提物可以增加腹水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并抑制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
2.2降糖降脂
牛蒡子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徐朝晖等采用硅胶、SephadexLH 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鉴定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罗汉松脂素(matairesin01)、牛蒡苷元(arctigenin)、lappaol A、lappaol F、lappaol c、arctignan E、牛蒡苷(arc—tiin)和lappaol H,均为木质素类化合物。结果,从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所得的化合物均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以牛蒡苷元和牛蒡苷为主要成分,占总有效部位的55%。推测牛蒡子具有降糖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所含的总木脂素类化合物有关且以牛蒡苷元和牛蒡苷为主要成分。并且牛蒡子在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值得肯定。
研究发现,牛蒡子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多饮、多食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减少肾重/体重比值、肾小球PAS染色阳性基质面积比,降低异常升高的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鉴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蔡景英等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经牛蒡子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SDF一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牛蒡子能够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SDF—l的表达,这可能是牛蒡子能够发挥其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机制之一陈会敏等建立大鼠高脂模型,灌胃牛蒡子提取物后,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Tc、TG降低,HDL—c升高(P<0.05)。牛蒡子能明显改善大鼠血浆总脂酶(PHPA)、脂蛋白脂酶(LPL)活性(P<0.05)。说明牛蒡子具有调节血脂代谢作用,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
2.3抗菌、抗病毒
牛蒡子及其提取物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牛蒡子水煎液、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在体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柠檬明串不过菌等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特别是牛蒡苷元对菌株有高度敏感性,具有很强的抑菌能力。牛蒡苷的抑菌活性属于中等敏感,抑菌能力良好。牛蒡子水煎液的抑菌圈较小,属于低度敏感,抑菌能力较差。
目前对牛蒡子苷元抗病毒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体内,通过观察牛蒡子苷元对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肺指数、病毒致小鼠死亡率的影响,证实牛蒡子苷元具有非常好的抗病毒作用,其中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与病毒唑相近。二是在体外,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牛蒡子提取物和鸡胚内抑制流感病毒效价,研究牛蒡子提取物对病毒增殖的作用。结果,牛蒡子提取物组的血凝效价降低,抑制作用时间可从1 h增加到24h,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与牛蒡子提取物的浓度呈现正相关。也有研究者观察了牛蒡子苷元复方在体内外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及诱生干扰素水平。在狗肾细胞上观察牛蒡子苷元对流感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牛蒡子苷元有一定的诱生干扰素作用。
2.4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梁庆成等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牛蒡子复方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阳性对照药物和牛蒡子复方制剂的神经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形态改变方面,坏死区缩小,神经元受损减轻。Caspase一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活性显著增高;神经节苷脂及牛蒡子复方制剂均能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抑制Caspase一3的激活,提示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区Caspase一3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牛蒡子复方制剂大中剂量抑制Caspase一3激活的作用强于小剂量,与神经节苷脂作用差异不明显。
2.5镇咳、祛痰
袁媛等以镇咳、祛痰为药效指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牛蒡子不同极性提取物进行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牛蒡苷和牛蒡苷元是牛蒡子止咳药效物质基础之一,但不是祛痰药效物质基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