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下降气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
来源:中医药临床 作者:李雪苓 徐桂琴 王欢 徐松龄 何斌 时间:2013-04-25 10:05:00
核心提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目前,COPD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4位;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至202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目前,COPD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4位;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 。慢性咳嗽常为COPD首发症状,气短和呼吸困难是COPD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早期于劳力时出现,后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或透不过气来,病情严重时,上楼梯这种日常活动都可能感到很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家庭和社会负担。近年来,在临床诊治COPD患者急性发作过程中,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通下降气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通下降气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病因病机
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中医学“肺胀”、“哮喘”、“咳嗽”、“喘证”等范畴,是以肺脏病变为主的肺系疾病,多由久病咳喘发展而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通道。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若肺长期受多种外邪侵袭,宣肃功能失常,日久肺气受损,主气司呼吸功能失职,以至气体交换受阻,清气不能运达濡养周身,而浊气难于排出,滞于胸中,则肺为之膨胀而胀满。各种邪气亦可导致肺气不降,如风寒、风热、风燥袭肺,腑气不通,大便秘结等,进而出现肺气上逆的症状,如咳嗽、气急、胸闷、喘息、小便不利、痰涎壅盛等 肺主行水,肺失宣降,则水道不利,治节无权,津液输布排泄障碍;脾主运化水液,水液停聚则脾失健运而生痰成饮。肺虚则难行“肺朝百脉”之功;肺脾两虚,宗气生化不足,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致瘀血内生,阻于血脉,即“久病必瘀”也。褚娇芙 认为,痰、瘀、积滞一直贯穿于COPD全程,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致病因素;既不能纯用下法,也不能纯用补法,提倡在COPD缓解期“以通为补”,能够延缓缓解期病程。COPD发作期以痰饮、瘀血互结的标实证为主,缓解期以肺脾肾三脏虚衰的本虚证为主 。
辨证论治
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一般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采取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治法,或清肺化痰逐瘀,兼顾肺脾肾 ,或泻实补虚,肺肾同疗 ,或清热化痰,活血理气 ,或采用解热、祛痰、镇咳的疗法 。余学庆等H叫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出COPD证候分布及证候构成特点,认为在COPD急性加重期,疾病以邪实为主,多见痰、瘀、热证,王至婉等检索近10余年有关COPD急性加重期的文献资料,总结出COPD急性加重期的证候要素以痰、热、血瘀为主。因此COPD急性发作期采用“通下降气法”即通下降气、清热化痰逐瘀法,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结合COPD急性加重期的证候特点,脏腑同治,能有效改善肺通气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行通下降气、清热化痰逐瘀法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COPD急性发作提示了新的思路。晁恩祥 认为,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塞易致腑气不通,《灵枢•四时气》云:“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COPD患者易出现大便不通,此时若继续投以补益之剂,易致便结难开,腑气愈塞,而浊气不降,亦会导致肺气失宣。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胃肠的胀气使膈肌升高,阻碍呼吸运动,因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肠道屏障受损、细菌易位而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肺气壅塞与腑气不通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针对该特点,在调补的同时,应适时运用下法以通腑泄热,可选用承气汤类加减。
专方专用
李雪苓 临床诊治过程发现COPD急性发作期变化多端,多为感受外邪,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采用急则治其标、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理瀹骈文》日:“风寒人肺皆令人咳,肺既络大肠,又与大肠相表里,肺咳不已,往往大肠受之。”COPD急性加重期伴有腹胀、纳呆、便秘,属本虚标实证,扶正固本、通里攻下,使邪有外泄之机,采用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COPD急性发作,用大黄、枳实、厚朴通里攻下;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绝生痰之源;半夏、杏仁、桔梗止咳化痰;川芎、丹参、桃仁活血化瘀;黄芩、鱼腥草清热解毒。其标本兼顾,并随证加减,因而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有效率达87.50%.而中医辨证分型以痰热壅肺型和痰浊壅肺型疗效较好。林媾钊 为观察通下法配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3例。2组均采用无创通气及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主要观察生命体征、通气指标、无创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指标。结果发现治疗组治疗后通气指标中无创通气过程中的最高PS(压力支持)、缩短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5)。2组无创通气后腹胀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P<0.05);治疗组呼吸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气管插管率、死亡率皆低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认为通下法可提高通气效率,控制肺部感染,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减少无创通气的副作用,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张元兵等 等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痰瘀伏肺,气道壅塞”学术理论,采用涤痰行瘀、利气除壅、通腑平喘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发作期患者30例,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韦蓉等 应用通腑煎剂(大黄、厚朴、瓜蒌、薤白、当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为应用通下法能够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纠正缺氧,改善症状和血液流变学状态。汪丙柱 也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采用补肺通腑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32例,同样可改善其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和急性加重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防治COPD进展的效果。于雪峰 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指导,分别采用脏病脏治、脏腑同治原则组方,分组干预治疗中医辨证属痰热郁肺的COPD患者各36例,结果脏腑同治组疗效明显优于脏病脏治组(P<0.05)。
小 结
综上所述,进一步探讨通下降气法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规范和推广通下降气法在COPD急性发作期的应用,挖掘治疗COPD急性发作临床经验,对COPD急性发作诊治思路的扩展,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延缓急性期的发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用通下法要掌握如下要点:邪盛正实,不可不下;实中夹虚,不得过下;结有他因,不可独下;阴亏液燥,不可强下 。通下法为阶段性治疗措施,应中病即止。对体弱者要慎用,或攻补兼施 。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