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中西医结合对腰痛进行分经辨证治疗

  • 来源:本站 作者:武麟 时间:2012-12-22 14:21:00
  • 核心提示: 腰椎问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L4~5之间为最多,L5~S1次之,L3~4较少见。笔者近年来对腰痛(本文所论述的腰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痛)

        腰椎问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L4~5之间为最多,L5~S1次之,L3~4较少见。笔者近年来对腰痛(本文所论述的腰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痛)进行分经辨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08年4月一2011年3月就诊于本院门诊和住院部的腰痛患者4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有关标准。经过分经辨证后,其中足厥阴经腰痛5例,占12.5%;足少阳经腰痛l5例,占37.5 %;足太阳经腰痛20例,占50%,对所有患者予以分经治疗。
    1.2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1.2.1症状①腰痛;②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疼痛自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放射;③马尾神经根受压,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障碍[2]。
    1.2.2体征  ①腰椎侧凸;②腰部活动受限;③压痛,80%患者可在棘间有压痛,其侧旁l cm处压之有沿坐骨神经放射痛;④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⑤神经系统表现为L4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内侧和足内侧感觉下降,L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感觉下降,S1 神经根受压时外踝附近及足外侧感觉下降[2]。
    1.2.3诊断标准  ①既往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风寒湿病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既往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腱与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问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问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辨证论治
    1.3.1分经辨证
    1.3.1.1 L3~4椎问盘突出时.压迫L4神经根.疼痛多沿下肢内侧放射,伸膝无力.膝跳反射减弱.膝乃筋之汇,肝在体合筋,足厥阴肝经循行于此.此处多为L4神经根支配,可辨为足厥阴经引发的腰痛。
    1.3.1.2 L4~5椎问盘突出时.压迫L5神经根。疼痛多沿大腿后侧、外侧,小腿外侧(阳陵泉穴位于此处)放射至足内侧,此处多为L5神经根支配.足少阳胆经循行于此,可辨为足少阳经引发的腰痛。
    1.3.1.3 L5~S1椎间盘突出时.压迫S1神经根.疼痛多沿大腿后侧,小腿后侧,放射至外踝附近及足外侧(至阴穴位于此处),此处多为S1神经根支配。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可辨为足太阳经引发的腰痛。
    1.3.2分经治疗
    1.3.2.1足厥阴经腰痛《素问•刺腰痛》中说:”厥阴之脉令人腰痛……刺厥阴之脉,在踹踵鱼腹之外,寻之累累然,乃刺之……。”今人译为:足厥阴经引发腰痛时,可刺足厥阴经之蠡沟穴进行治疗[3]。治疗足厥阴经引发的腰痛时,可取足厥阴经穴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予以针刺蠡沟穴放血,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及L3~4棘间及棘旁阿是穴,配大敦、太冲、三阴交、曲泉、阴包、太溪、复溜等穴位进行针灸,针刺得气后留针30 rain。每3日针刺1次.同时根据辨证配合滋补肝肾,活血止痛的中药服用。
    1.3.2.2足少阳经腰痛  素问•刺腰痛》中说:“少阳令人腰痛……刺少阳成骨之瑞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今人译为:足少硒经引发腰痛时,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穴进行治疗[1]。治疗足少阳经引发的腰痛时,可取足少阳经的穴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予以针刺阳陵泉穴放血,取肾俞、命门、L4~5棘间及棘旁阿是穴.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光明、足窍阴等穴位进行针灸.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3日针刺1次,同时根据辨证予以配合活血止痛的中药口服。
    1.3.2.3足太阳经腰痛  素司•刺腰痛》中说:“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刺其中.太阳正经出血……。”今人译为:足太阳经引发腰痛时,可刺其足太阳经之委中穴进行治疗[3]。治疗足太阳经引发的腰痛时,可取足太阳经的穴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予以针刺委中穴放血.取肾俞、命门、L5~s1棘间及棘旁阿是穴,配腰阳关、段门、承山、昆仑、至阴、太溪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3日针刺1次。同时根据辨证予以配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口服。
    1.3.3疗程  每周放血1次.针刺每3日1次,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评价方法
        参照疗效标准[1],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患者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所需的治疗次数越少。笔者根据患者肢体不同区域的疼痛结合黄帝内经的论述,将常见的腰椎问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分为足厥阴经腰痛、足少阳经腰痛、足太阳经腰痛,分别取蠡沟穴、阳陵泉穴、委中穴为主穴,实施放血并配合针刺其他穴位及口服中药从而达到治疗腰腿痛的目的。①取蠡沟穴:为足厥阴肝经之络穴,是由经脉分出络脉之处的特定穴,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如足厥阴肝经不通时,则表现为沿足厥阴肝经某一处的疼痛(痛则不通),刺蠡沟穴放血,可起沟通表里两经的作用,并配合其他穴位及l:1服中药,从而排出瘀滞,疏通经络(通则不痛),以消除足厥阴经经络不通导致的腰痛。②取阳陵泉及委中穴:此二者为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与下合穴,为此二腑之气及经络精微汇集之处,《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云:“所人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人大海;《难经•六一/-/k难》又日:“合主逆气而泄。”指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提出了“合治六腑”的理论,说明脏腑之病应取下合穴。当足少阳经及足太阳经引发腰痛时,即可刺其合穴(下合穴)出血,排出其经络瘀滞,疏通经络以消除此二经络不通导致的腰腿痛。有研究表明,针刺穴位时,可出现双向调节的现象,虚者即补,实者即泻。在放血施术时,多数患者会出现沿经络放射的胀痛感觉,胀痛感过后,便觉肢体疼痛的症状减轻,此现象实为经络疏通之征象。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腰痛进行分经辨证之后再进行分经治疗,可以达到活血止痛,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产生缓解疼痛的效果,对腰痛的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本组40例中.痊愈32例。占80%;好转8例,占2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3讨论
        腰痛一般与人的姿势有关.如长时间开车、操作电脑、打麻将等,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使局部肌肉紧张、劳损,进一步会使椎间盘劳损.髓核的含水量减少,纤维环的坚韧程度降低.进而引起椎间盘突出,慢性劳损为引起椎问盘突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l 994:214 215.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6 853.
    [3]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l_436.
        (收稿日期:2011—10—20)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