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的疗效观察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6-17 15:58:00
  • 核心提示:  胃痛又称胃脘痛,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因病情迁延不愈多见脾胃虚弱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隐痛、痛处喜按、空腹痛甚、食少纳呆、纳后痛减…。本文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取得较好

      胃痛又称胃脘痛,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因病情迁延不愈多见脾胃虚弱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隐痛、痛处喜按、空腹痛甚、食少纳呆、纳后痛减…。本文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2007年l2月至2008年l2月我社区医院门诊,根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均符合胃痛的诊断标准。将29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6(25~67)岁;平均病程7.6(4.2~l2.7)年,其中浅表性胃炎7例、萎缩性胃炎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治疗组l5例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2.7(23~70)岁:平均病程7.3(4.5~12.3)年,其中浅表性胃炎6例、萎缩性胃炎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两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均属脾胃虚弱型“l。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l8~65岁;②胃痛或合并有胃胀、嗳气、泛酸、纳呆、乏力等;③符合胃镜和病理诊断标准。

      1.3病例排除标准:排除患消化性溃疡、胃癌、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阿莫西林500mg/次,3次/d;呋喃唑酮l00mg/次,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为:黄芪18g、炙甘草9g、当归3g陈皮6g、升麻6g、柴胡69、白术9g、白芍l2g、炒白扁豆9g、慧苡仁6g,痛甚者加高良姜、乌药:脾虚甚者加党参,兼胃阴虚者加沙参、麦冬;兼湿热者加竹叶、白芍;兼气滞者加厚朴、枳壳;兼血瘀者加丹参、川芎,1剂,d,水煎服,早、晚两次温服,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注意忌食辛辣刺激食品等。

      1.5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显示胃黏膜形态恢复或基本恢复,病理检查固有腺体萎缩及黏缩及黏膜增厚均有明显减轻,其他病理改变亦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及病理检查有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胃镜和病理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i±s)表示,两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l4例中痊愈3例(21.4%)、好转6例(42.9%)、无效5例(35.7%),总有效率为64.3%;治疗组15例中痊愈9例(60.0%)、好转4例(26.7%)、无效2例(13.3%),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9,P<0.05)。3讨论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及气虚发热等证。方中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共奏补中益气之功;当归补血活血;陈皮理气调中散滞气;柴胡、升麻升举脾之阳气、调达气机;白芍养血柔肝;薏苡仁、炒扁豆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扶正驱邪的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疗效优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因此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合理用药,可益气温中,扶正治本,可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再生,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