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5-22 10:53:00
  • 核心提示: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以脑组织退行性变、中枢神经系统高级功能全面衰退为主要表现的老年常见疾病。我们利用针刺治疗作用多样的优势,探索出一种较为有效的VD治疗方法,即针刺疗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以脑组织退行性变、中枢神经系统高级功能全面衰退为主要表现的老年常见疾病。我们利用针刺治疗作用多样的优势,探索出一种较为有效的VD治疗方法,即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VD患者均为本院2005年10月~2007年9月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均作头颅CT检查,年龄55~8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排除伴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如神志不清、失语、失认、严重偏瘫,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8.5岁,平均62.8岁;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5—80岁,平均61.5岁。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制订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第二辑中的“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诊断。辨证分型属肾虚髓减证者。主症:智能减退、腰膝酸软、倦怠思卧;次症:表情呆板、思维迟钝、脑转、耳鸣、面颊潮红、小便失禁、大便自遗、舌红苔少。主症具备2项(智能减退必备),次症至少具备2项以上者即可确诊。1.2.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血管性痴呆标准(DSM一Ⅳ);Haehinski缺血性积分量表≥7分;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者。

      1.3纳入标准

      采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将得分≤29分者,纳人本研究,并分为轻度(21~29分)、中度(11—20分)、重度(0—10分)三级。

      1.4排除标准

      脑血管疾病发生后3个月以内者;CT或MRI检查未能证实有脑血管疾病者;有意识障碍者,严重失语及精神疾病者;在脑血管疾病发生以前已经有痴呆表现者;除认知障碍外,不伴随其他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者。

      1.5观测项目

      1.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DS评分。

      1.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如语言障碍、运动及感觉障碍等。

      1.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主要为:①自觉症状(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②情感表现(情绪不稳、冷漠、欣快等);③精神症状(狂躁、妄想、失眠等)。

      1.6疗效判定标准

      以治疗前后HDS、NFD、MS评分改变的百分比(即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治疗前评分×100%)的平均值作为判断参数,进行疗效判定。显效:评分改变≥36.00%。有效:评分改变21.00%一35.99%。改善:评分改变5.00%一20.99%。无效:评分改变<5.00%。

      1.7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自身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值比较用F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取穴神庭、上星、本神(双)、头维(双)、率谷(双)、四神聪、百会、风池(双)、悬钟(双)、太溪(双)、三阴交(双)。

      2.1.2操作穴区常规消毒,采用华佗牌0.35mm×40mm不锈钢毫针,体针进针时与皮肤呈30°角进针,头针沿头皮平刺,深度O.8寸,用捻转补法,每穴施术 lmin,必令患者有酸胀针感,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天上午治疗,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此为1疗程,共治10个疗程。

      2.2对照组

      口服都可喜(Duxi,l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每次40mg,每天2次。每周连服6天,休息l天,共服10周。

      3、治疗结果

      3.1两组VD患者治疗前后HDS评分情况

         两组VD患者治疗前H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D患者治疗后自身比较HDS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的HDS改变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果见表1。

    1  两组VD患者治疗前后HDS评分情况(x(_)±s)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19.76±1.10          23.24±1.09

    对照组         30          18.83±1.13          20.00±1.07

                

      3.2两组VD患者治疗前后NFD、M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NFD、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身比较NFD、M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的NFD、MS改变比对照组更明显(P< O.05),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痴呆(VD)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NFD) 评分比较(x(_)±s)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21.60±1.182           24.16±1.96

    对照组          30          21.90±1.06            27.94±0.68

       表3   两组痴呆(VD)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观察

         (MS) 评分表评分比较(x(_)±s)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11.74±4.38         8.38±3.31

    对照组           30           11.16±3.73        10.53±4.49

     

     

     

      3.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痴呆(VD)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改善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4        8         4         4         86.67

       对照组     30       11        5         8         6         80.00

     

      4、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属中医学“呆病”、“健忘”、“痴呆”等范筹。本病以肾虚髓海不足为主,牵涉到多脏器气血阴阳失调,导致痰火郁瘀等,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脏功能失调有关。笔者多年来潜心于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通过局部取穴,使针感直达病所。针刺作用可能通过调整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的含氧量,加强脑细胞的营养,改善皮层抑制状态,促进脑组织的修复,激活受损神经细胞的功能,调动正常脑细胞的潜在功能储备,从而加强脑功能的代偿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所示:VD患者经针刺法治疗后,在智力水平、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诸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这意味着VD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本研究对照组所用的口服药都可喜是目前常用的治疗VD的有效药物,其疗效是肯定的。本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比较表明,针刺疗法疗效优于口服都可喜,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为治疗VD患者的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