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针灸防治胃溃疡中枢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一)

  • 来源:环球中医药杂志 作者: 时间:2009-03-31 11:04:00
  • 核心提示:  1前言  胃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针灸对其的治疗效果已被广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所证实。中医理论中的脏腑——经脉相关理论是其中医理论基础,但现代医学对针灸防治胃溃疡的作用机制还尚未明确。它

      1前言

      胃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针灸对其的治疗效果已被广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所证实。中医理论中的脏腑——经脉相关理论是其中医理论基础,但现代医学对针灸防治胃溃疡的作用机制还尚未明确。它是由多种因素控制而产生的结果,其中中枢调控机制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比较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中枢调控的角度来对近年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2延髓内脏带(MVZ)对胃溃疡的调节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调节胃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脑干和延髓水平。一般认为延髓在针刺影响胃电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脑干的一些神经核团控制着迷走副交感中枢对胃肠道的传出活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大鼠延髓中尾段的横切面上,存在一条从背内侧至腹外侧的带状区,称之为延髓内脏带(medullary visceral zone,MVZ)。MVZ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区,参与躯体性、内脏性感觉和内脏活动的调节,如胃肠蠕动、呼吸、心跳、血压、内分泌以及免疫反应等,是一个重要的应激反应调控中枢。

      2.1延髓内脏带的解剖结构

      化学神经解剖学和细胞构筑学研究证实,在大鼠延髓中、尾段(从闩尾侧1.0 mm的锥体交叉平面至闩吻侧0.8 mm)的横切面上,存在一条从背内侧至腹外侧的带状区,是由背内侧的迷走孤束复合体最后区,腹外侧区的疑核和延髓腹外侧的网状核,以及连接两者的中间带网状结构构成。该区与内脏感觉的传递和内脏活动的调节关系密切,故称“延髓内脏带”(MVZ)。

      2.2孤束核防治胃溃疡的中枢调控机制

            延髓内脏带内部以孤束核(nucleus tractussolita. rii,NTS)为中心,通过诸核团之间存在的纤维联系,构成以延髓内脏活动调控为主的中枢。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实,许多种神经递质或神经介质在大鼠延髓内脏带(MVZ)均有密集分布,与周围结构有明显的区别,如乙酰胆碱、单胺类(儿茶酚胺类及吲哚胺类)、神经肽(P物质、脑啡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制素、血管活性肠肽)以及某些受体(SP受体)等。

            NTS不仅是脑干内接受内脏初级感觉传人信息的重要核团,生理学研究表明[2-3 3,同时也是心-血管反射、吞咽和胃肠反射的初级调节中枢。研究证明,给予大鼠内脏以伤害性刺激,可引起延髓内脏带神经元c fos的表达,提示延髓内脏带神经元是参与内脏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导与调控的有关结构。通过化学神经解剖学研究,也证实了儿茶酚胺类、5一羟色胺、胆碱类、神经肽类等物质均较集中地分布于延髓内脏带,表明延髓内脏带是相对独立的机能结构区。

            王秋桂等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大鼠胃窦部在延髓内脏带中相对的机能结构区作定位定性观察,发现胃窦部注HRP后,标记细胞及纤维主要集中在NTS的内侧核的外侧部,并且可见HRP/VIP、HRP/ ENK、HRP/CGRP双重标记细胞,进一步证明延髓内脏带内NTS的中下段和尾段内侧核的外侧部是胃窦部相对独立的机能调控结构区,而且VIP、 ENK、CGRP等肽类物质参与了这一调控机制。

      黄碧兰等研究发现电针(EA)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NTS内 a1和M受体介导的。其损毁孤束核对电针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作用的实验中电针足三里穴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减弱,证明NTS参-与了对胃溃疡的电针足三里穴对抗应激性胃溃疡作用过程。

      2.3    胃溃疡引起的c fos蛋白质的表达

            c-los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神经核内的原癌基因,属于即刻早期基因,可被多种刺激诱导而快速表达。近年来常被用来作为显示神经元活性的标志物。一般认为各种各样的刺激,均可引起神经元c. fos的表达。

        应激状态下,室旁核神经元c-los表达阳性。其作用机制是:当有c-fos原癌基因在胞浆内翻译合成 fos蛋白并被快速转运到细胞核时,与癌蛋白jun结合成fos_jun异二聚体复合结构,形成AP-1蛋白,它能调节目的基因的转录。研究证明,给予大鼠内脏以伤害性刺激,可引起延髓内脏带神经元c-fos的表达。陈良为等研究发现,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可诱导延髓内大量c-fos蛋白的表达,其fos样免疫反应(fos-LI)神经元主要位于NTS、延髓腹外侧区(VLM)和最后区(FAP),少数分布于NTS与VLM之间的网状结构(RF)、三叉神经旁核(PAV)。

            有文献报道在各种应激(如水浸束缚的复合应激,电足底的单一应激)情况下,脑内NTS中有大量的c-los表达;胃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引起 NTS等核团内c-fos表达增加,说明NTS参与对胃缺血/再灌注的调控。

      王景杰、黄裕新、王键等叫研究表明电针刺激“足三里”与“上巨虚”,fos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在延髓的NTS及DMV中的数量与非经非穴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表明电针胃经穴位对中枢核团DMV和NTS具有激活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