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针刺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 来源:环球中医药杂志 作者: 时间:2009-03-24 14:11:00
  • 核心提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急性带状疱疹后出现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受损区域皮肤疼痛有针刺或烧灼感,且疼痛程度剧烈,病人深受困扰,正常饮食、睡眠受到影响,甚是痛苦。一般认为治疗的难度较大,往往不易治愈,临床具体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急性带状疱疹后出现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受损区域皮肤疼痛有针刺或烧灼感,且疼痛程度剧烈,病人深受困扰,正常饮食、睡眠受到影响,甚是痛苦。一般认为治疗的难度较大,往往不易治愈,临床具体处理棘手。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并与西药治疗31例进行对比如下。

      l临床资料

      62例病人中其中38例来自住院病人,24例来自门诊病人,男28例,女34例,年龄55—80岁。病变部位与病程左侧胸背部及左侧前胸壁36例,病程8~10个月;右腰部及右前腹壁16例,病程10一12个月;右侧颈颜面,右耳后10例,病程13个月以上。临床表现为病变区域内阵发性跳痛,情绪变化,疲劳,等因素时阵发性跳痛加剧,62例患者局部均有烧灼样感,并存在夜间疼痛加重,不能入睡。

      2治疗方法

      2.1针刺治疗

      循经远取为主,辅以局部取穴。病变在头部取患侧风池、攒竹、四白、下关、曲池、合谷、外关。病变在胸胁背部取其肋间患侧的夹脊穴,患侧曲池、支沟、合谷、阳陵泉、太冲。病变在腰腹背部取患侧相应夹脊穴;同时取患侧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针用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45—60分钟。疼痛较显著取阿是穴;同时患处疱疹分布带围刺,针尖向围圈中心斜刺。皮损处麻木不温者将红外线神灯照于患处上方。

      2.2对照组

      口服镇痛药卡马西平0.1g,每日2次。

      2.3疗程

      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4疗效判定

      痊愈:疼痛消失,睡眠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时偶有疼痛;有效:疼痛有所减轻,睡眠基本正常:无效:疼痛无明显变化,影响睡眠。

      2.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x2检验。

      3结果

      针刺治疗组治愈24例,有效5例,无效2例;卡马西平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9例,无效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5%,治愈率达77.4%;对照组总有效率70.9%,治愈率41.9%,针刺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x2=4.65,P<0.05。

      4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髓后根感觉神经节或脑神经节所致。多数带状疱疹病人经过治疗可以恢复,但有部分病人在疱疹愈合后受损皮肤区域出现疼痛,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多见,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称之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部分病人约占总的急性带状疱疹病人的9%一34%。

      此病祖国医学称“蛇疮”,又名“缠腰火丹”。由肝气郁结或湿毒阻遏经络气血凝滞不通而发病。由于病毒处脊神经受损,胸、腰、腹部的病变取同侧相应夹脊穴阻断疼痛冲动传导,胸腹多诱发足少阳、足厥阴经,故取支沟、阳陵泉、太冲等穴疏通经气,腰腹部乃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经所居,当取阳陵泉、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头为诸阳之会,与此同理,阿是穴及围刺可增强止痛效果。提插泻法针刺,以除滞留经络之邪,针对年老体弱患者时,留针时间宜长,以候气至。加用红外线神灯可增温通经络之效。因而诸穴相配,共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瘀止痛之功,不失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较好手段之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