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背俞穴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比较

  • 来源:环球中医药杂志 作者: 时间:2009-03-24 14:05:00
  • 核心提示:  针刺疗法是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于临床治疗的中医外治手段之一,临床经验证明该治疗方法对改善失眠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疗效。但目前针灸临床中存在选穴繁杂,方法众多,临床疗效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如何正确客观

      针刺疗法是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于临床治疗的中医外治手段之一,临床经验证明该治疗方法对改善失眠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疗效。但目前针灸临床中存在选穴繁杂,方法众多,临床疗效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估针灸的疗效,对针刺治疗失眠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是提高其临床疗效的迫切要求。我们在多年针刺治疗失眠有效的基础上,对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有效处方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背俞穴法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评价,以期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确立针刺治疗失眠的高效规范的诊疗技术。

      l  临床资料

      l.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人40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分成两组,每组20例,分别命名为镇静安神针法组和针刺背俞穴法组。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上均衡(P>0.05)。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国精神科学会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1.3观测指标

         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3]、罗纳普朗克拟订的临床观察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第18天、第2l天、第28天对失眠各项指标(入睡时间、持续时间、夜醒次数、做梦情况、醒后状态、睡眠评价)及治疗前后的睡眠效率进行定量观察。

         入睡时间:0分:<15分钟;2分:15—30分钟;4分:30—60分钟;6分:>60分钟。

         持续时间:O分:>6小时;2分:4—6小时;4分:3—4小时;6分:<3小时。

         夜醒次数:0分:0次;2分:1—2次;4分:2—4次;6分:4次以上。

         做梦情况:0分:无梦;1分:偶有;2分:多梦;3分:噩梦。

         醒后状态:0分:清醒;1分:疲乏;2分:嗜睡;3分:头痛。

         睡眠评价:0分:很好;1分:较好;2分:较差;3分:很差。

         说明:失眠积分是各项指标分数相加,满分27分。1.4病情判定

         轻度:失眠积分1>0分,≤9分。

         中度:失眠积分≥10分,≤18分。

      重度:失眠积分≥19分,≤27分。2治疗方法

      2.1镇静安神针法组

         处方:四神聪、神门、三阴交。
      
      操作:根据针刺部位肌肉丰满浅薄不同,分别选用28—30号,1—2寸不锈钢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四神聪平刺0.5~0.8寸(针尖逆督脉循行方向);神门直刺0.3—0.4寸;三阴交直刺O.5~1寸。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均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针刺时间以下午为宜,治疗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星期天休息1天,1周为一疗程,治疗1—4个疗程。

      2.2针刺背俞穴法组

         处方: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操作:选用28—30号,1—2寸不锈钢毫针,以30°角针尖对准脊柱斜刺,留针30分钟,治疗每日次,每次30~60分钟,星期天休息1天,1周为一疗程,治疗l一4个疗程。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统计软件SPSSll.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4治疗效果

      4.1疗效标准

         参照国际标准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其中实际入睡时间相当于失眠指标中的持续时间。

         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

         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以上。

         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达55%以上。

      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在40%以下。

      4.2治疗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镇静安神针法组的总有彭率达到90%,针刺背俞穴组达到75%。经统计学处理,镇静安神针法组的总有效率与针刺背俞穴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疗效优于后者(P<0.05)。5讨论

         镇静安神针法是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富春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具有镇静安神、益气养血、调节阴阳的作用,临床报道有效率达87.5%[5]。针刺背俞穴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报道较多,很多针灸医生喜用此法,具有交通心肾、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功效,临床报道有效率为96.7%[6]至100%[7]不等。

         镇静安神针法主要取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四神聪穴属经外奇穴,位于头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前后两穴均在督脉循行路线上。督脉起于人体下极会阴部,沿人体背部正中上行,直通于脑,又有支脉络肾贯心。其左右两穴则紧靠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络肾,与阴阳跷脉关系密切,跷脉入脑之后与眼睑的第二次联系可表现在司眼睑开合而主睡眠。故针刺四神聪以统调气血、引阳人阴、镇静安神。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原穴擅治五脏疾病,故神门主心脏之病,具宁心安神、宽胸理气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交会穴,有养血活血、补益肝肾之效。诸穴相合,上抑下引,阳趋缓,人于阴则得寐矣。

         针刺背俞穴法主要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刺之可调节五脏功能,失眠的发生与人体五脏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神明之舍。同时,人体五脏的经络循行路线皆与头部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背俞穴皆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而膀胱经在循行过程中,上达人体头部,又从巅顶部直接入脑,故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针刺背俞穴又可以通过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治疗失眠。

         通过临床疗效对比,可以看出,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疗效较好,不论是在愈显率方面,还是在对失眠的主要观测指标方面,都优于针刺背俞穴法。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穴位组合针刺治疗失眠的机理与功能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所致,相信这将为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处方的优化提供帮助与参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