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选奇汤临床治验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刚 李均展 山东省微山县中医院 时间:2009-03-19 09:02:00
  • 核心提示:  选奇汤乃李东垣《兰室密藏》为治眉骨痛不可忍所创之方,由羌活、防风、黄芩、甘草组成。方虽为眉骨痛而设,然而笔者于临床每以此方化裁应用收效良好,兹举验案于下。  祛风散寒、温肺益气疗鼻鼽  朱某,男,21岁。自述

      选奇汤乃李东垣《兰室密藏》为治眉骨痛不可忍所创之方,由羌活、防风、黄芩、甘草组成。方虽为眉骨痛而设,然而笔者于临床每以此方化裁应用收效良好,兹举验案于下。

      祛风散寒、温肺益气疗鼻鼽

      朱某,男,21岁。自述1年来经常感冒、鼻窍奇痒、鼻塞、喷嚏、流清涕,平素畏寒肢冷、体倦懒言、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查双下鼻甲黏膜肿胀苍白。西医诊为变应性鼻炎,中医诊为鼻鼽。曾用抗生素内服及滴鼻净类药外治效不佳。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日:“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通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宋代《圣济总录》曰:“肺脏感寒,寒气上达”而发鼻鼽。证属: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侵袭。治拟:解表散寒,益气固卫。遂投选奇汤加味治之。药用:羌活l0克、防风10克、辛荑l0克、苍耳子15克、桔梗l0克、鹅不食草15克、徐长卿15克、蝉蜕15克、僵蚕15克、黄芩10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取6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自觉鼻塞、喷嚏、流涕减轻,肢冷亦轻,仍乏力体倦,精神萎顿。守上方黄芪加至30克、白术加至15克,又加石菖蒲12克,继服12剂。三诊患者体力大增,神志清爽,鼻塞、流涕亦大减,偶遇风寒仍时流浊涕,舌苔转呈薄黄,脉象较前有力。拟守上方出入化裁,继服12剂以巩固治疗。一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祛风散寒、通络牵正疗面瘫

      张某,男,41岁。自诉因劳动汗出复感风寒,即感右侧面部发紧抽掣,继则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两周,伴恶风寒,面部发紧,面色晦暗,鼻唇沟变浅,口角流涎,舌苔白腻,脉滑紧,西医诊为面神经麻痹,中医诊为面瘫。虽经西药内服、输液,及配合针灸治疗2周,效不明显。证属:风邪外袭,痰湿阻络。治以祛风散寒,化痰燥湿,温经通络,佐以扶正固表,以选奇汤加味治之。药用:羌活1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白附子15克、白芷15克、全蝎6克冲服,大蜈蚣2条冲服,僵蚕15克、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制南星15克、葛根18克、生黄芪30克、生姜4片、大枣6枚。取6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自述服药后恶风寒及面部发紧感减轻,口角流涎见少,遂以上方加白术15克、川芎24克、生黄芪加至45克,继服12剂。三诊察患者口眼歪斜明显减轻,口角已不流涎,面色转红润,右侧面部时有出汗,拟以上方去茯苓、半夏,黄芪加至60克,继服12剂,病遂愈。半年后随访,一如常人。

      选奇汤药味配伍严谨,临证辨治只要切中病机,便彰显功效。方中羌活辛温芳香,上行发散,除在表之风寒湿邪最宜,是为君药;防风辛温发散,祛风胜湿,通络解痉,是为臣药;黄芩清泄气分之热,又制辛温之燥,是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四药相合,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清里,和中补虚之妙。上述案例,均病属头面,邪犯清阳,惟以风药可达,故以本方为基础,辨证与辨病结合,随证论治,灵活化裁,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