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临床进展 > 正文
  • 四逆散加味治疗左胸痛验案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2-23 09:55:00
  • 核心提示:  《伤寒论》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炙甘草、芍药组成,原为“阳郁四逆”证而设,后世医家多用作疏肝解郁之通剂,常用于肝胆

      《伤寒论》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炙甘草、芍药组成,原为“阳郁四逆”证而设,后世医家多用作疏肝解郁之通剂,常用于肝胆气郁或肝脾不和所致的胁脘疼痛等。现代常用本方加减治疗肋间神经痛、急性乳腺炎、胃溃疡等证属肝脾或者胆胃不和者。 汪昂《医方集解》云本方“用枳实泄结热,甘草调逆气,柴胡散阳邪,芍药收原阴,用辛苦酸寒之药以和解之,则阳气敷布于四末矣,此少阳之用柴胡意同。有兼证者,视加法为治。”故本方还可宣通阳气、开郁散结。笔者曾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外伤瘀滞导致阳气不宣之胸痛证,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患者,男,22岁,自述于7、8年前因左手用力不当,导致左胸心区部位疼痛难忍,经诊疗后基本痊愈。2个多月前,原受伤部位又突感疼痛,并影响睡眠及其它活动。诊时左胸部外观无异常,无压痛,但转身、弯腰、左手旋转等动作时有牵扯刺痛感,痛处固定。纳可,食后微腹胀,大便稍硬,小便偏多,舌苔微腻,脉弦。余谓此属气滞血瘀,阳气失宣,拟以四逆散加味投之。处方: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0g,白芍10g,红花6g,桃仁6g,桂枝6g,木瓜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每次加服田七粉2g。服3剂后做各种运动已无明显疼痛,仅稍感不适,其它症状也基本消失。药已对症,效不更方,原方再进3剂而获痊愈。

      病人由于用力不当,损伤经络,瘀血内停,不通则痛。证属气滞血瘀,阳气内郁,经脉失养。治以行气散瘀、宣畅郁阳、舒经活络。方中四逆散功善透达郁阳,疏畅气机,使阳气透达以助气行,气机调畅则瘀血难留。但考虑到方中枳实破气力强,恐其伤气而致脾气益虚,改用枳壳利气宽胸,兼能消胀除痞并治腹胀。红花、桃仁活血祛瘀,为治跌打损伤、瘀阻疼痛之常品。其中红花止痛以治标,桃仁润肠通便还可治兼症。木瓜味酸能舒筋活络,柔筋缓急,为治筋脉拘急之要药,且能除湿和胃以顾兼症。田七粉活血化瘀止痛,为伤科要药。桂枝通阳化气而通脉以助血行,配甘草能温通心阳,心阳充沛,鼓动有力则气血流畅。方中赤芍、白芍同用,其中赤芍能祛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配炙甘草则能缓急止痛。柴胡轻清升散,升举阳气,兼作引经药以引药上行。

      全方紧紧围绕着气滞血瘀这个主病机进行配伍,通阳与行气药并用,使气血推动有源;活血与养血药相配,则化瘀而不伤正。选药时也充分考虑了病人的兼症,力图达到标本兼顾,并治它症的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