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2月18日讯 “中药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中药材资源必须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在刚刚结束的第6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市人民政府、
12月18日讯 “中药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中药材资源必须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在刚刚结束的第6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APEC科技产业促进基金等联合举办的“
2008’APEC中药材GAP国际科技合作研讨会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论坛”吸引了大批听众。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各方关注。
野生资源严重萎缩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介绍,目前在我国400~500种常用中药材中应保护的有11
2种,其中濒危10种,稀有38种,渐危64种,如果不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未来濒危品种有急剧增加的趋势。
目前,业内已达成共识:在全球
药品研发乏力,中国90%的化学制剂为仿制药的现实情况下,中药和民族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治愈人类高难度疾病的突破口有可能存在于植物药领域。
然而,伴随着中国
医药产业的高增长,负效应也开始出现,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许多宝贵的中药材资源面临减少、枯竭,有的濒临灭绝。中国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周福成表示,当前,我国中药和民族药工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主要为野生药材,人工种养品种仅有
200种。许多野生药材资源已逐渐萎缩和枯竭,而生产
企业对
药材的需求却不断增长。近年来,供求的不平衡引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药农毁灭式采挖加剧了野生药材资源的减少,造成野生药材资源匮乏。如续断
、何首乌等药材的野生分布分别由过去的10个省市减缩到1个省区,甚至更小的范围。据市场调查预测,未来5年内将有50多种常用中药材野生资源严重减少。
据了解,在野生药材资源不断减少的同时,我国人工种养代替品种研发步伐缓慢。一些种养品种存在基础性研究不充分
、遗传变异复杂等问题,药材品质不理想,生产规模小,单位产量低,难以解决药材资源短缺问题。尤其像麝香
、牛黄
、冬虫夏草
、三七、甘草、党参、石斛、川贝等名贵特色药材的资源问题已十分突出。
多管齐下保护资源
黄璐琦认为
,根据我国野生中药材的现状
,推动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已刻不容缓。必须对野生种源不清的中药资源、珍稀中药材资源、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中药资源:、濒危的中药资源和用于工业原料的中药资源加强保护。
周福成指出
,目前中药材合理利用的问题也很突出
,浪费资源现象比比皆是。药材利用已经从过去单纯用于治病防病
,扩大到多方位、多领域的使用。如食品、化妆品、染料等行业都在提取并使用中药材,从而加剧了资源的匮乏。他建议,对资源短缺及濒危的中药材,应首先保证供应中医临床汤剂处方。在医药市场需求尚未满足的情况下,应暂停供应其他行业;对于资源紧缺的中药民族药品牌,应首先满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中药饮片、中药材、提取物、中成药及相关品种的出口,明确坚持先饮片、再成药
(提取物)、后食品,先内需、后出口的使用原则;对提取物出口品种,国家应制定许可品种目录,并控制产品产量;对于已经人工种养成功的品种,出口提取物可以根据药材生产情况,实行三定原则——定产地、定品种、定规模。建议停止或取消需使用紧缺药材资源的食品系列产品的审评注册,杜绝与药品生产争夺药材资源等。
目前,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各方关注,中药材主产地之一的四川省和成都市已将中药材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四川省已把培育全国最优药材供应网络和知名的饮片企业作为发展医药产业的核心工作。目前,四川省饮片炮制中心已落户国内首个通过
GMP认证的饮片企业——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据该公司董事长江云介绍,为解决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新荷花目前按照GAP标准兴建的无公害种植基地占地5万多亩,有关药材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种植药材符合药典要求。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