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桐浦乡中心小学在校园内一座小山上开辟了一个1.5亩的百草园劳动基地,组织学生上山采药,栽培、标本制作等,把中草药文化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开展了《百草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实践,由酷爱中草药研究的校长陈荣华担任课题负责人。
学校购买了《浙南本草新编》、《赏花、养花400题》、《花卉栽培技术》等大量有关花木知识和中草药的书籍,提供学生学习。学校还汇编了一本《百草》校本教材,内容有“中国十大名花”、二十种“庭院常见花木”、七十种“浙南常见中草药”等,最后还有十二首用温州话编写的“辨症施治歌诀”。
根据草药生成的规律,两年来学校安排高年级学生280多人次,分四批上芦坑山、南山、雷公尖山等地采集草药。学校邀请了当地具有祖传采药经验的药师为师生带路,帮助师生辨认草药,讲述医学家李时珍、陶宏景的故事。凡能种植的,将其种到百草园里,师生自觉为草药松土、拔杂草、除虫害等。有条件的师生还把自家院子里的草药无偿地献给学校的百草园,陈荣华校长就无偿献出了草药几十种。师生一起对百草园里的中草药进行标签挂牌,标明“药名、别名、科类、产况、成分、采制、性味和功能及临床应用”的提示语,便于学生学习中草药知识。
学校开设了实验课《扦插苗条话佳节》和《与植物交朋友》等植物繁殖实践课,学生掌握了大量植物繁殖方法,有扦插法、高枝压条法、嫁接法、种子播种法等。学校利用3月12日的植树佳节,让学生扦插月季花、枸杞子、桂花等8种树苗枝条,并记录他们的生长过程。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用观察测量法发现水仙在水中生长比在土里生长适应性强,但最终土里生长胜于水中生长,长得高大、粗壮,花大、果厚、生命力强。”
学生们舍不得废弃中草药的一枝一叶,他们把百草园里采摘、剪掉的各种花、草、叶子、藤子,运用了雕、刻、剪、撕等手法技艺,制作出工艺品。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该校谢妙和李丹两位同学用草药的叶雕刻而成的奥运福娃和中国印图片被刊登在《浙江日报》第一版。
中草药学习,让学生获益很多。今年9月,一位男生在中午上学路上突然昏倒,脸色苍白,五(1)班的张国定同学发现后马上跑到百草园里采来薄荷,用薄荷浸烧酒擦他全身,不到一刻,这名男生就清醒过来了。现在每当有人感冒、中暑、扁桃体发炎、燥热等,经学校同意,都会让百草园发挥一下作用。
校长陈荣华说,我很早就打算把中草药文化作为校本教材来开发 ,但许多教师开始时有些看法,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而现在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到了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也开始积极参与到了中草药的校本开发中。学校创办了“百草园校刊”、“百草园学通社”,开展百草园百草故事会、作文竞赛等。最近,学校的研究课题《百草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获得瑞安市2008年度教科规划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
瑞安市教育局教科室副主任郑明理认为:地处农村的桐浦乡中心小学因地制宜,利用教师的特长,挖掘当地的资源,开发出了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和校本文化。他们通过开辟百草园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中草药、了解中草药,进而会使用一般的中草药,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弘扬了中草药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