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上海中医药大学发展致力解决三方面矛盾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胥晓琦 时间:2007-11-28 13:07:46
  • 核心提示: 日前,记者于在京召开的高等教育工作交流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上海中医药大学致力于解决三方面矛盾,以明确“突出中医药主体地位”主题,强化独有与优势学科专业核心,理清精英、职业和国际等教育层次,成功
            日前,记者于在京召开的高等教育工作交流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上海中医药大学致力于解决三方面矛盾,以明确“突出中医药主体地位”主题,强化独有与优势学科专业核心,理清精英、职业和国际等教育层次,成功地构建了各类(尤其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了大学的稳定发展。

      重点关注三类矛盾

      学科专业建设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发展的主线,妨碍其发展、带有共性的难题是什么呢?首先,是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的矛盾。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2000万人,这种大众化发展趋势造成的质量问题也在中医药界引起忧虑。属于精英教育范畴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有较高要求,过度扩张会冲击中医药院校对人才水平的提升,进而直接影响其核心竞争力。其次,是发展中医药专业与非中医药专业的矛盾。中医药专业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发展的核心和重心,而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非中医药专业,尤其是有些与中医药领域相距较远的专业趋向于发展过度。这就势必造成院校有限的建设发展经费使用分散、其教学核心产生偏移,导致原本基础就不很扎实的中医药专业发展更加举步维艰。第三,是学科专业发展与遵循教育规律之间的矛盾。目前,在中医药相关专业的拓展过程中,出现专业的分化越来越细、方向越来越多的倾向,有一些专业的设置与分化未能体现院校教育的基础特征,出现了人才培养“早熟”即人才培养规律被忽视,如职业分化应在毕业后继续教育中进行,但被提前至院校教育阶段,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走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针对上述三类矛盾,上海中医药大学结合国家、地方和校内实际情况,制定出五项逐步调整现有学科专业,走稳定和谐发展之路的策略。一是明确定位,创出办学特色。学科专业定位基于大学原有的传统办学内涵;提高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对高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贡献率,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学科专业“高地”上。二是创新机制并探索中医药精英教育可行之路。对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进行深入改革,适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体制;根据中医药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占领中医药相关领域的能力;认真总结长学制中医人才培养的经验,探索长学制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体系等;同时加强中医临床基地建设,满足中医后期教学的需要。三是以强化特色提高核心专业的辐射能力。充分利用中医药院校的资源优势,通过加强传统中医药专业与新办专业之间的学科交叉、渗透,培育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新兴学科,尤其是加大中医药传统文化对非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渗透力度,使这些新办专业人才有明显的中医药院校特征和文化优势。四是以发展职业、对外等多层次教育形成学科专业新增长点。五是积极改善中医院校生存环境。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该校以提倡中医批判性创新思维和我国优秀文化精神为前提,以改革为基础,从七方面构建了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首先,“以学分制改革为先导,强调个性化培养模式”,学生自我支配的空间较改革前增加了30%~40%,可按自身情况和兴趣,有重点地安排学习进程;建立了个性能力评价途径。第二,“建设个性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科知识开放交融”,固定课程计划转变为学生自我选择与拓展的个性化、指导性培养方案;对中医基础理论新增了以中医哲学、自然科学等为内涵的课程。第三,“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建立科研思维训练平台”,整合科研教学资源,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科研训练课程,强化学生早期参与科研;利用科技创新平台,丰富课外科研创新活动。第四,“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积极开展讨论和探究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自学空间,以多种措施推进中医双语教学。第五,“探索临床实践新模式,提升学生中医继承能力”,强调将实践体验早期导入临床;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后期强化基础回归;发挥师承教育优点,建立临床导师制度;发挥中医临床特色,建设示范教学病房;完善准入考核制度,加强实践质量保障。第六,“加强人文及德育教育,构建身心素质教育平台”,实施德育递进计划、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和深化体育俱乐部制。第七,“重视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科师资建设水平”,鼓励教师投入教改、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开展名师传承工程、推进学科人才建设。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