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最常见的疾病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3患胆石症。造成胆结石高发的原因是,中老年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生活方式不合理,导致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使胆汁排泄不畅,大量淤积在胆囊内,再加上身体肥胖,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高,就容易形成结石。
胆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腹痛,多发生在饱餐或进高脂肪餐后数小时内,或腹部受到震动后,表现为中上腹、右上腹持续性钝痛,逐渐加重至难以忍受的剧痛。此外,还常伴随发热、黄疸等,有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背痛、寒战甚至昏迷。老年人不仅胆囊内有结石,胆总管里也常有,胆总管结石引起的症状要比胆囊结石重,会弓l起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阵发性上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和黄疸三者并存,是结石阻塞继发胆道感染的典型表现,病情的轻、重、危完全取决于结石阻塞的程度和有无胆道感染。由于胆汁滞留,胆总管扩张,加之胆囊收缩,胆总管蠕动,可使结石移位或排除,一旦梗阻解除,胆汁不流通症状便得以缓解。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病情发展迅速,
近半数病人很快出现烦躁、谵语或嗜睡、昏迷以及血压下降和酸中毒等感染性休克表现,病情多较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常在l~2日内甚至数小时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胆结石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与胃肠、肝脏疾病的症状很相似,患者不要只认为是胃肠疾病或肝病仅做非胆结石症检查,一定要进行B超检查,确定是否是由于胆结石引发的病症。如果胆结石直径在1厘米以下,结石会自行外排,易形成
胆总管结石,有可能出现胆绞痛,还有可能引发胰腺炎等重症,最好要行内窥镜胆管取石术,切不要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盲目服用排石药物,以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坏死性胰腺炎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如果结石直径在2.
胆结石的营养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缓解和手术后更不容忽视,适当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对胆结石的防治有重要作用。应避免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蟹黄等。饮食宜清淡,以少渣、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米、面、玉米、马铃薯等含有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选用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香菇、木耳等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要避免吃能够引起腹部胀气的食物与浓烈的调味品,以防胆囊的剧烈收缩而造成急性发作。另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避免形成胆结石的有效方法,每天的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不要过饱或者过饥,早餐要吃好,以便让储存了一夜的胆汁排出,减少胆固醇沉积或结晶的可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