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8日立冬,立冬后人们习惯吃些羊肉、狗肉、火锅等大热大补之物来进补保暖和强身健体。特别是一些体质较弱的老人,认为天凉体寒,不敢吃一点凉的东西,生怕损伤阳气伤及脾胃。但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专家刘占文教授提醒,冬季一味热补会导致人体三焦蕴热,容易“上火”,热补的同时吃点凉,寒热并用才能达到阴阳平衡的养生效果。
据刘教授介绍,三焦是指人体内三个部位,包括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和头面部。中焦指隔以下、脐以上,包括脾、胃、肝、胆。下焦指脐以下的小肠、大肠、肾、膀胱。上焦之热不解会下传至中焦,中焦之热不解会下传至下焦。上焦出现蕴热症状时一般疾病较轻,但传至下焦时会出现肝肾阴虚症状,使疾病加重。
刘教授认为,中老年人多为阴虚体质,冬季过多食用温热食物更容易导致三焦蕴热。中年人一般家庭和工作的压力较重,阴精耗损过度导致阴虚;老年人津液亏损,肾阴不足,也易出现阴虚体质。阴虚体质表现为性情急躁、常心烦易怒、口鼻咽少津干燥、手足心热、睡眠质量差、便秘等。“秋冬养阴”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尤为重要,常吃性凉滋阴清润的食物有禾U于阴阳平衡,而多吃温热食物无疑会加重阴虚火旺症状。
中老年阴虚体质者,冬季应常吃滋阴生津的凉性食物,以制约三焦之热。这些凉性食物中,以秋冬季节生长成熟的为佳,如白萝卜、莲藕、冬瓜、芹菜、菱角、菠菜、苹果、柑、枇杷、柚子、橙子、甘蔗、梨等。此外,茄子、苋菜、金针菜、蘑菇、紫菜、海带、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仁、绿豆、豆腐、猪皮、鸭蛋、茶叶也是凉性食物。而应少吃鳝鱼、鲢鱼、虾、狗肉、羊肉、鹿肉、辣椒、花椒、樱桃、荔枝、龙眼、大蒜、生葱、姜、韭菜等温热食物。冬季要根据三焦之热的不同部位和程度,选择食用凉性食物,能达到清补健身和消除内热的效果。
上焦蕴热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腺炎、口腔黏膜溃疡、头面热疮等。适宜于清除上焦之热的凉性食物有梨、蓬藕、枇杷、罗汉果、绿豆、猪皮、鸭蛋、鸡蛋清等。上焦痰热,可用藕、梨按1:1的比例绞汁混合服用。上焦热毒上攻头面,引起眼睛红肿疼痛,可将绿豆
中焦蕴热表现为舌苔厚、尿黄、便秘、恶心呕吐、身重肢倦等。适宜于清除中焦之热的凉性食物有菠菜、油菜、白萝卜、蘑菇、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仁等。中焦肠胃积热、便秘,可用菠菜
下焦蕴热易诱发或加重膀胱炎、痔疮、前列腺炎、小便淋浊、身体发热等。适宜于清除下焦之热的凉性食物有金针菜、茶叶、豆腐、猪皮、猪肠、茄子、丝瓜、冬瓜、小麦、大麦、荞麦等。下焦膀胱湿热引起排尿困难、热痛等症,可经常饮茶。茶叶性凉,上可清头目,中消食滞,下利二便。痔疮出血者可用金针菜(加工过的干品)
中老年朋友冬季除了吃点凉性食物外,阴虚体质者还可服用五味子、麦冬、天冬、黄精、玉竹、玄参、枸杞子、桑葚等性凉的药物来滋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经常食用五味子粥、枸杞子粥等药粥。冬天吃火锅时,锅底放一些天冬、麦冬、玉竹、五味子、枸杞子等药物,同样有滋阴制热的效果。肝肾阴虚消渴、视力下降、耳鸣、便秘的老人,还可用干桑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