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传统中药获重大突破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8-01-24 07:41:29
  • 核心提示: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胡之璧教授领衔完成的“黄芪活性产物代谢调控的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日前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首次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成功应用于传统中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胡之璧教授领衔完成的“黄芪活性产物代谢调控的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日前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首次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成功应用于传统中药,在改良中药材品质、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创了中药基因工程新领域。

      该项目以常用重要中药黄芪为模式药材,应用基因工程手段,创建了黄芪代谢相关内源基因的扩增技术,调控黄芪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使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与黄芪多糖的含量分别提高了6~7倍和2倍,生长速度也大大提高;首次成功克隆了膜荚黄芪中两个与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的糖苷转移酶基因,获得了活性产物的高表达;创建了黄芪毛状根30升大规模培养体系,为工业化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示范;首次发现黄芪甲苷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以及毛蕊异黄酮及其糖苷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发现了5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和2种新的杂多糖,并分别确定了化学结构。该研究共发表论文51篇,SCI收录10篇。申请专利5项,其中3项已授权,2项已公开。项目建立的基因克隆、载体构建、表达、毛状根培养等技术方法具有普适性,对提高我国现代中药研究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已在中药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40多个春秋的胡之璧院士,早期从事中药的组织形态、化学成分的研究,后来主要从事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先后对垂盆草、石吊兰、丹参、穿心莲、使君子、石蒜、王不留行和百解藤等等近百种中药进行组织形态、化学成分的研究,确定它们的组织形态、化学成分的鉴定标准。应用现代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国际上转化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创建中国第一个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室,组织开展洋地黄植物与培养细胞之间的羟化能力的关系研究、洋地黄细胞培养与强心苷生物转化研究,揭示植物细胞能够产生比天然植物的产量更高、种类更多的有效成分。早期与同事共同研究的“抗菌消炎药博落回的研究”、“抗结核药石吊兰的研究”分获1978年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她带领的团队从事的“药用植物洋地黄细胞培养与强心苷的生物转化研究”获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品的研究”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与转基因技术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获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她本人先后于2001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与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