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厚基础”搭建强化基本功的教学平台------北京中医药大学彰显办学特色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7-12-06 14:46:51
  • 核心提示: “厚基础”理念,在中医药教育领域尤为重要。中医药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体,既具有科学性,又具备文化性,宽泛的知识范畴要求教育者和受业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医药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
       “厚基础”理念,在中医药教育领域尤为重要。中医药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体,既具有科学性,又具备文化性,宽泛的知识范畴要求教育者和受业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医药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达到服务人类健康的目的,必须既要打好中医基本功,又要掌握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与技能。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50年历史积淀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着力构建适应学生强化基础的传承体系和工作平台,努力塑造“厚基础”的办学特色。他们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的。

      筑牢学术根基

      老一辈中医药学家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厚基础”教育的先河。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十分重视经典理论的传承,强调中医基础功底的培养,亲自动手编写了许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辅导手册,如秦伯未先生亲撰的《中医入门》,任应秋先生写的《中医基础理论六讲》、《黄帝内经十讲》等教学材料,旨在帮助初学者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校中医学术薪火相传,注重发挥名家学术优势,在教材和课程建设上也取得丰硕成果,对于加强基本功训练,产生了持续的学术渗透力。

      重视经典课教学

      经典课程是中医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熟读经典是造就中医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早在建校初期,首任学院顾问瞿文楼先生就强调学生要“打好童子功,多背些书,特别是经典著作”。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学校历来重视经典课的教学,将其列入专业主干课范畴,四大经典课占专业主干课总学时数的20%以上,且每门课的教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对中医专业学生,四大经典中的主要原文要求背诵和熟记,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问方式随时检查学生背诵经典的情况。基础医学院还为此编辑中医经典条文手册,方便学生背诵。

      注重基地建设

      通过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平台。在建设好直属附属医院的基础上,还先后与北京地区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向外拓展至河北保定、山西太原、福建厦门等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直属附属医院为核心、覆盖北京地区全部三甲中医院、部分代表性西医院、北京周边及外地实力较强的中医院的临床实习基地网络。

      强化基本功训练

      注重基本功训练,强化知识和能力培养,是“厚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基本功训练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着重打好学生的理论功底、临床功底、科研功底和文献功底。

      通过基本功比赛检验理论功底。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质量周活动,通过各种知识、技能基本功大赛,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质量周活动中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创新性的品牌,例如,基础医学院的中医基本功大赛、中药学院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针灸学院的专业技能大赛等。历年的教学计划中,课间见习、集中见习、临床实习的三级实习体系贯穿始终。中药专业也不断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验实习和专题作业时间,并因此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如久负盛名的清开灵注射液就包含着七四届学生在毕业专项实验中的大量基础性工作。

      探索强化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不断探索旨在固本强基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从1997年开始实施“两段教学、分类培养、主辅修制、跨系选课”的教学模式。“两段教学、分类培养”注重基础教育,淡化了过窄的学科分类,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主辅修制、跨系选课”允许学生在主修某一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一定量的核心课程,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索。近年来实施的通过“教育课+专业主干课+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将“厚基础”教育进一步具体化。

      加强现代科学基础教育,是当代社会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将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借助综合性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现代科学基础教育。与周边院校联合组建东方大学城,建立大学城科教网,开展学生互选课程、互借图书等项目,充分扩展了基础教育的可利用资源。

      培养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创办学术刊物《中医天地》、《学士沙龙》,调动了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现在,学校每年都举办大学生“学术节”、“艺术节”和“体育节”,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现有涵盖医学、文学、艺术、科技、心理、体育等方面的社团44个,注册学生达到3000余人。近年来,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近千次,参与学生达5万余人次。各具特色与创意的活动,拓展了学生素质的发展空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