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抗禽流感病毒天然药物的筛选

  • 来源: 作者:陈执中 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200032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摘要:从禽流感病毒、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抑制病毒的途径,并据此结合抗人流感病毒成分研究提出抗禽流感病毒天然药物筛选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为新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基础。关键词:禽流感病毒、天然药物、活性

    摘要:从禽流感病毒、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抑制病毒的途径,并据此结合抗人流感病毒成分研究提出抗禽流感病毒天然药物筛选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为新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抗病毒研究

    2004年初在越南、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及我国特区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暴发了禽流感。许多国家都进行了严防和控制,一度扑灭。但同年6月~8月马来西亚、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又出现了新的禽流感疫情。越南和泰国9月下旬再度发生禽流感且人受到了感染。越南证实禽流感死亡病例达20人,泰国有2人死亡,从而使亚洲死于禽流感者升至30人,再次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政府的重视。

        据报导,泰国死于禽流感的事件中是女儿染上了禽流感后,在异地工作的母亲一度前往探视,返回单位上班后不久母亲也患禽流感而死亡。鉴于这位母亲没有接触过病禽,认为她可能是在医院照顾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11岁女儿时被传染上的。

        在此之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从遗传证据显示禽流感并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泰国的事例引起了专家的担忧。2005年7月20日印度尼西亚卫生部首次确认3个死于禽流感病例,宣布本月早些时候去世的1名登某的男子和他的2个女儿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死者家远离禽流感暴发地区,患病前从未接触过病禽。印度尼西亚的死亡病例更令人疑虑。

        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如果在某个人体内与人类普通流感病毒相结合而发生突变形成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并造成大规模流行则后果严重。禽流感对人的感染是病毒对人类健康的新一轮挑战,一但禽流感病毒基因变异或禽流感病毒互换基因,将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防范禽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和抗禽流感病毒新药的研究和天然药物的筛选,对保障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鸟类、禽类烈性传染病,曾称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1878年意大利

    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即称为鸡瘟,直至1955年科学家才证实其病源为A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称为禽流感(AI)。

        人流感病毒的结构,笔者曾作介绍。[1]禽流感病毒外层同样是由两种不同的糖蛋白构成,一种为血凝素(hema~lutinin,H或Hp),另一种为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或Np)。H有1—15个亚型,N有l~9个亚型,H与N组合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病毒(禽流感病毒粒子见图1 A和B)。

        2004年在亚洲流行的禽流感被鉴定主要为H5Nl型高致病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1997年在香港第一次跨越物种障碍传感到人类,18名患者6名死亡。1999年~2003年H9N2病毒在香港3名幼童身上发现,但病症较轻未造成死亡。2003年荷兰发生的禽流感为H9N7病毒,感染83人造成1名死亡。2004年和2005年暴发的禽流感为H5N1型病毒,死亡人数达30多人。

    2、禽流感病毒对人的感染

    禽流感病毒(AIV)是如何跨越物种障碍传感到人类,经研究认为主要是猪起了重要作用。人流感病毒多为唾液酸a一2,6半乳糖结合特异性,禽流感病毒为唾液酸a一2,3半乳糖结合特异性,由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阻碍了AIV与IVA的交叉感染,但猪气管内含有与a一2,3和a一2,6两种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因此,猪起了中间宿主的作用,充当基因重组的混合发生器,使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在猪体内发生重组,获得人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位点,突破了物种间的障碍使人类感染禽流感。[2—4]

    3、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抑制病毒的途径

        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后,禽流感病毒侵入宿主一般分为四步:第一步病毒附着在宿主细胞上,病毒表面血凝素(H)介导病毒粒子与宿主细胞表面糖蛋白根据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和作用机制,可以从不同环节找出抑制病毒的途径。主要的有:(1)防止病毒侵入细胞,即阻止病毒表面的H与宿主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结合;(2)阻断 H5 Nl病毒基因的复制和病毒蛋 R 的合成;(3)抑制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N)的活性,以阻止新形成的病毒粒子的释出。

    4、抗禽流感病毒天然药物筛选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由于1997年以前,禽流感病毒未跨越物种使人感染,对禽流感疫情一般多采用扑杀禽类的

    受体唾液寡聚糖结合;第二步病毒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人宿主细胞,而此侵入的基因含有复制病毒的指令;第三步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基因和病毒蛋白质;第四步新的病毒从宿主细胞措施,因而抗H5 N】病毒新药及天然药物的研究未见报导。2005年7月美国研究人员在《传感病学报》上发表了关于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一种用于人流感药物——“达菲”(Tamiflu)药名奥司他韦(Oseltamivir)有助于控制}{5N。禽流感病毒的报告,首次用抗人流感病毒的药物在感染 H5N。禽流感病毒的小鼠身上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近报道的用于人流感的奥司他韦对禽流感有效的启迪并根据H5Nl病毒侵人人类后侵袭过程和抑制病毒的主要途径以及禽

    中释放出来,而禽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N)具有唾液酸酶活性,可促进新形成的病毒粒子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新一代病毒再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侵袭过程不断重复。[5]流感病毒结构与人流感病毒相似的情况,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品种以进行天然药物的筛选和研究。

        (1)根据已初步筛选对人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和天然药物中选择品种进一步筛选。主要的有:紫草(Macrototomia euchwma Paul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a Thumb)、柴胡(Bupteum chinensis

    DC    B.  scrozoneraefolium~qlld)、野菊花(Clv'ysunthe,aum indicum L.)、黄芪(Astrag~us membranaceus Bge.Var mongholi- CUS(Bge)Hsiao)和新疆黄芪(AStragulus ksuensio Bge)等。[1]

        (2)根据民族民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验方和体外试验有抗流感作用的品种进行筛选研究:如折耳根即鱼腥草(ttout. tunia cordata Thumb),【6-7]鹅不食草(Cent~Jeda minima(L)A. Br.et Aschers)。L8J

        (3)根据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从具有抑制病毒的活性成分进行抗禽流感病毒天然药物的筛选。主要的有:含有具抑制唾液酸酶活性成分——黄酮类的天然药物;含具有抑制蛋白质与 RNA合成作用的多酚类

    (polyphenols)成分的天然药物及含甘草皂甙(glycyrrhizin)的光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甘草(Glycyrrhiza uralesis Fish)以及抑制病毒生长和抑制病毒释放的黑茶蔗(Ribes nigrum L.)提取物等。[9]

      此外,还可以从有潜在治疗作用即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天然药物中选择品种开展防范感染禽流感的研究,主要的有:白果檞寄生(Viscum album L)、紫维菊(Echinacea purpurea)、狭叶紫维菊(Eucalyptus r06usta Snlith)等。[10]5结束语

        1997年出现禽流感跨越物种使人感染,2004年亚洲两次暴发禽流感以及2005年发生禽流感均有人受到感染,虽然感染

    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特别是2004年9月泰国母女感染并死亡和2005年7月印度尼西亚3例死亡事件对于禽流感是否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虽仍难确定,但这两起事件为人们敲响了警

    钟。因此,如何开展抗禽流感新药和天然药物的研究是为当前医药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全面了解禽流感病毒侵袭人体的有关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现用于人流感病毒的药物

    动物试验对禽流感病毒有效的情况,提出抗禽流感天然药物筛选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我们相信,通过药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