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涤痰平喘汤为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治疗方法:涤痰降气,止咳平喘,健脾益肺。配合解痉平喘,化痰止咳,控制感染及对症处理。方用自拟涤痰平喘汤:栝楼6~8g,陈皮、苏子、桑白皮4~6g,半夏、杏仁、胆星3~5g,鱼腥草5~10g,甘草2~3g。肺有郁热者加黄芩、桔梗3~5g;脾虚腹泻者加炒山药6~9g,砂仁、葛根3~6g;痰盛喘鸣者加大贝、葶苈子3~5g;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3~5g,双花5~10g;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者,加防风3~5g,白术5~9g,黄芪6~12g。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合计90~120ml,分3次服。
病毒唑,10mg/kg/天;654-2,0.3~0.5mg/kg/天;维生素C,50~100mg/kg/天;维生素K,1mg/kg/天;高热、呼吸困难较重者加地噻米松,0.3~0.5rng/kg/天;硫酸镁,0.1g/kg/天,加入5%GNS 100~250ml中静滴。继发细菌感染者加入青霉素10~15万u/kg/天,哌拉西林 100~200mg/kg/天,或红霉素30~50mg/kg/天静滴。必要时配合吸氧,心衰者强心治疗。
病案举例:张某,男,2个月。1998年12月24日初诊。气喘痰鸣3天,加重l天。查:T36.8℃,轻度缺氧貌,发育正常,颈无抵抗,胸廓对称,两肺弥漫性哮鸣音,肺底部可闻及湿性啰音,腹软,肝脾未触及。X线摄片:两肺可见散在点片状阴影。呼吸急促,喉中痰鸣,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润,指纹色淡。诊断:肺炎喘嗽(痰湿阻肺);毛细支气管炎。经用以上中西医结合疗法,3天病去大半,7天痊愈。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引起。以突然发作性喘憋为特征,病前常有感冒、受凉病史。发作时气喘痰鸣,烦燥不安,甚则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唇发绀。部分患儿可有发热,流涕等外感症状。属“肺炎喘嗽”、“痰喘”、“喘哮”等范畴。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外邪入侵,肺卫首当其冲,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滞留,聚而为饮,痰饮阻肺,气道不利,发为痰喘;邪闭于肺,金气盛实,克土犯脾,脾失健运,聚湿为痰,痰湿贮肺,发为喘哮。脾气受困,中阳不振,胃失和降,则见呕吐;脾不为胃行其津液,水湿并走大肠,则为泻泄。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外邪犯肺,脾气受累,水液代谢失调,聚而为饮为痰,痰饮阻肺而病。故治以涤痰降气,止咳平喘以治其标,健脾益肺,培土生金,以固其本。
方中以栝楼、半夏宽胸理气,燥湿化痰为君;陈皮、胆星化痰燥湿,健脾理气,苏子、杏仁,宣肺理气,化痰平喘,助君药为臣;桑皮、鱼腥草利水化饮,清肺平喘为佐,甘草既助陈皮健脾益气,又调和诸药为使。本方立法原则是根据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易于化热的理论依据组方而成。全方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温而不燥,共同组成燥湿化痰,降气平喘,健脾理肺之功。故能使痰饮得蠲,气道复畅,脾气健,肺气调,咳喘止,而诸证消。对合并细菌感染患儿,配合西药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