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全面启动了名中医工程———遴选校级名中医。为确保遴选工作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学校成立了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议小组,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几易其稿,最终形成“辽宁中医药大学名中医遴选标准(试行)”,按照专家打分、集体评议、学校党委通过、网上进行公示的程序产生“校级名中医”。
辽宁中医药大学在遴选校级名医过程将中医“四大经典”,《内经》、《温病》、《伤寒》、《金匮》的理论测试作为重点,在校园和临床医务人员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中医经典理论水平测试不仅有效地检验了候选人的中医理论水平,同时又在广大中青年医师和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在160名符合标准具有正高职称从事临床医疗和临床教学人员中,最终有30人成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首届“校级名中医”。
学校对“校级名中医”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体现中医本色的“校级名中医”考核制度。考核制度采取“年度考核,动态管理”的形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考核内容,其中包括临床技术水平;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专业学术水平;医德医风等四个方面的考核标准。切实按照“优者上,劣者下”的动态管理规则,确保“校级名中医”成为国家级、省级名中医高质量、高水平、高道德的预备队,为学校“三名”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将在“校级名中医”遴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三所附属医院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的力度。(王斌 王垂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