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慢性肾病:三分治,七分养

  •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7-10-31 10:21:36
  • 核心提示: 肾病患者王某,3年前发现血尿及蛋白尿,之后他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大小医院,去过南京、北京、河南等地的医院,不但重复做过各种检查,而且每天药不离口,西药用过,中药用过,偏方也吃了不少。其实,刚发现时他的病情轻微,可治来治去,花
     肾病患者王某,3年前发现血尿及蛋白尿,之后他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大小医
    院,去过南京、北京、河南等地的医院,不但重复做过各种检查,而且每天药不
    离口,西药用过,中药用过,偏方也吃了不少。其实,刚发现时他的病情轻微,
    可治来治去,花了数万元钱,病情却越来越重,最终演变成了肾功能不全。再看
    另一患者宋某,10年前被确诊为肾病,之后他并没有到处乱求医,而是每年到肾
    病专科医院做几次体检和理疗,并配合适当的中医治疗;平时坚持生活有规律,
    心态平和,照常上班,到现在蛋白尿已很少查到。为什么这两个人的结果会有这
    么大的差别呢?笔者认为,除去肾脏病类型及治疗的因素外,我们还可以从患者
    对“治”和“养”的认识上找原因。
      目前,我国患有慢性肾病的人比较多,不少患者总想多找几个大夫瞧瞧,多
    吃点药,早一点根治疾病。但从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来看,患者若想通过一两种
    药物根除慢性肾病是很难的。从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来看,慢性肾病的康复“三
    分在治疗,七分在调养”,在采取合理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重视非药物疗法
    的积极作用,从大量的药片、药罐的纠缠中摆脱出来,从盲从和恐惧不安中摆脱
    出来。
      首先说药物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治疗慢性肾病公认的西药只有几种,
    如激素、环磷酰胺等,这些药也只对少部分肾病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只有在选择
    好合适的时机、把握好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才能获得一定的疗效,不可能治愈
    所有肾病。中药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上确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但也不可能“根治”
    所有的患者。同时中药也可能存在一定毒副作用,长期使用时需肾病专科医生的
    指导。不少肾病患者相信“秘方”、“偏方”,但这些“秘方”,“偏方”的疗
    效往往是值得怀疑的,盲目滥用很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严重的损害而加重病情。因
    此,对于所谓的“偏方”、“广告药”患者要冷静观察,不可盲从。
      其次不能忽视心理、运动因素对肾病转归的影响。心理治疗在治疗包括慢性
    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临床资料表明,使用安慰剂治
    疗肾病和肾脏纤维化等也有一定的效果,这说明心理调整可对疾病起到一定的治
    疗作用。相反,每日提心吊胆、忧心忡忡有可能加速病情的恶化进程。因此,战
    胜肾病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同时坚持适度的锻炼,早操、慢跑、散步、打太
    极拳等都是可以考虑的运动方式。另外,一定要注意生活有规律。
      再次,饮食调养在肾脏病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肾脏
    病的疗效和预后。饮食调养就是要回答肾脏病患者究竟应该怎么吃、吃什么、吃
    多少的问题。首先掌握好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左右,
    少年儿童可适度增加,可食用豆类、乳类、蛋类等食品,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无
    鳞鱼,不建议肾病患者吃“蛋白粉”。目前很多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营养过剩的
    情况,包括过多摄入蛋白质,这无形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必然导致肾脏的损伤。
    因此,肾脏病患者控制饮食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宜选用富含维生素A、B及C的食
    物,如蔬菜、瓜果类等。伴有高血压者给予低盐饮食,伴有高脂血症者,须限制
    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的含量。
      慢性肾病的治疗和调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必须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进
    行综合调治,不仅要强调合理的用药,更要重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心理、
    运动等方面入手,打赢征服慢性肾病这一“持久战”。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 余仁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