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的研究人员开展的“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日前结题。这项研究证实:精神紧张、牛奶和油炸食品是炎症性肠病(IBD)的致病危险因素,其中精神紧张和油炸食品与炎症性肠病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的研究人员开展的“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的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日前结题。这项研究证实:精神紧张、牛奶和油炸食品是炎
症性肠病(IBD)的致病危险因素,其中精神紧张和油炸食品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最为密切。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西方国
家相当常见,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疾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生活方式的西化,我国近年来报告病案数有所增加,尤以溃疡性结肠炎为甚,
累计国内近10年报告病例已超过2万,报告文章数量亦大大增加,提示炎症性肠
病已成为肠道主要疾病。
炎症性肠病病程迁延,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其又有一些严重
的并发症,以及癌变的可能性。因此,对其临床诊治及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调查发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使人们的生活压力
越来越大,精神紧张度随之升高,这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个
重要原因。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此时会有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轴的过度激活,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应激激
素的过度分泌,这些激素水平的升高最终可导致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异常,从
而诱发炎症性肠病。
油炸食品是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一些商家在炸制食品时,
所使用的油一般很少彻底更换,而反复高温使油中所产生的热变质物质不断积累,
导致油炸食物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有潜在危害。如脂质过氧
化物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羟基过氧化物及过氧化次生物、多聚物等有致突变作
用。而油炸食品中含有的丙烯酰胺,可以损伤机体DNA诱发结肠癌。
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为酪蛋白,它可引起一系列的过敏症状,即变态反应,
常常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这种现象不但可以发生在小儿身上,也可以发生于成人。
牛奶中的另外一种易引起变态反应的蛋白是牛血清白蛋白。调查发现,牛奶中的
蛋白成分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的变态反应,与炎症性肠病有关。
据研究人员介绍,该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的人群分布有如下特点:①年龄主
要以30岁左右和60岁左右人群为主,这可能和两种人群都存在易致病因素有关。
前者由于胃肠道免疫功能较强,对肠腔的抗原刺激产生过强的免疫应答有关;而
后者可能是和长期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的积累效应有关系。②在两个易感人群中,
30岁左右的患者症状较为明显,以重度为主;其他年龄的患者人群当中以轻度和
中度为主。③炎症性肠病当中,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发病率相差较大,溃疡
性结肠炎明显高于克罗恩病。
研究者特别提示,造成炎症性肠病的三项潜在危险性因素都是和现代人的生
活方式相关,因此,预防炎症性肠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一些生活方式。
(张中桥)
■相关链接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
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
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
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
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
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
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有的患者可有关节、皮肤、眼等部位的异常表现。
炎症性肠病可通过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等技术进行诊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