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药科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共同开展的“著名古方生脉散的基础研究”,以阐明—发现—发展的思路对生脉散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日前获得了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生脉散是我国著名千年古方,至今仍在临床广为应用,但其基础研究始终是薄弱环节。该课题组从文献考查、药材品种、构方原理,到药理、毒理、化学、质量控制方法等,开展了全面的研究。历代医籍对方中组成药物人参、麦冬、五味子的品种及炮制未见记载,课题组经研究提出了最佳品种,如人参以红参替代一般应用生晒参为佳;特别是麦冬,有多种属多品种,经深入研究提出了以杭麦冬、川麦冬为最佳的科学依据。构方原理研究采用了新的方法和技术,药理和药化研究也有新的发现。
该课题还首次开展了生脉散复方中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获得多项新发现:首次发现在合煎过程中人参皂甙水解转化的情况,原微量成分Rg3、Rh1等在合煎液中成为主要成分,这是合煎液药效优于分煎混合液的主要原因;首次发现合煎过程中产生新成分5-HMF,并首次发现它有抗氧化活性,有利于抗心肌缺血;首次提出生脉散的最佳配伍比例等。
课题组还提出了从合煎液中提取分离有效部位、创制新药的新思路,并通过大量研究获得了由3个有效部位组成的新方,研制并已获得了我国第一个有效部位群组成的新药“心得康”的临床批文。同时,该研究已获得4项发明专利证书,其中1项为美国专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