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治疗脊髓空洞症宜标本兼顾

  • 来源: 作者:于丽珊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及/或延髓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症状是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障碍、长传导束功能障碍及营养障碍。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近年来,虽然开展了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及/或延髓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症状是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障碍、长传导束功能障碍及营养障碍。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近年来,虽然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但许多病人疗效并不理想,而且有些病人往往术后复发。北京武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许建阳与该院神经外科刘勇副主任医师等一起,从1999年开始研究运用中医药治疗脊髓空洞症,经过6年来对不适应外科手术治疗或术后的300余个病例的临床观察,显示了良好疗效且无毒副作用。日前,记者就脊髓空洞症诊断、中医对脊髓空洞症病因的认识以及如何选择治疗方案等问题对许建阳进行了专访。


      许建阳介绍,在我国,脊髓空洞症多发于20到30岁的年轻人。该病起病缓慢,进展慢,偶有发病1至2年出现肌肉萎缩甚或瘫痪者。患者常以上肢自发痛或烫伤、冻伤、外伤不知痛而就诊。该病早期呈现一侧或双侧上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可有上肢特别是手肌萎缩、无力、肌束震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上肢神经营养障碍,严重者有夏科氏关节及莫旺氏综合征。晚期可出现截瘫、传导束性深感觉障碍、二便障碍等。有的患者或有其他先天性异常、脊髓病史。本病应与脊髓肿瘤、颈椎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进行鉴别诊断。


      中医认为,造成脊髓空洞症的病因一是肝肾不足。肝藏血,主筋,为罢极之本;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肾精肝血充盛,则筋骨坚强,活动正常,如因房劳、久病导致精血亏损,精虚则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复因阴虚内热,灼液伤津,筋骨经脉因而失去濡养,致成本病。先天之气未充,父母精血虚衰,胎元失养,以致先天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发育异常是本病发生的根本病因,所以治疗应补益肝肾为先。二是脾胃虚弱。素体脾弱或因病致虚,使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则脊髓肌肉筋脉失养,肌肉萎缩,肢体废用等。若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湿热蕴积,壅滞络脉,影响气血运行,亦可渐致成痿。


      此外,瘀血也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肝肾不足,髓海空虚,筋骨失养;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后天失养属病之本。气不畅达,血不盈脉,瘀血内停,痰瘀胶结,经络阻滞,气血失和为病之标。


      该病以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肌肤麻木而不知温痛、肌肉萎缩、多汗或无汗、二便障碍为主症。由于该病症状复杂多样,可出现五脏受损的临床表现,但以先天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而脏腑失于温养,功能衰减,出现肌肤麻木不知温痛、肌肉萎缩、无力为辨证关键。其病根在肾,病性主虚。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许建阳说,临床上常分肝肾亏虚型、脾胃虚弱型、瘀血阻络型。


      若证属肝肾亏虚,治宜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方用:三才封髓丹。方中天冬补肺,人参健脾,地黄补肾滋阴,砂仁醒脾,黄柏是补肾治痿证要药,甘草制黄柏之苦、制砂仁之辛温。诸药配合,肺脾肾三脏皆补,疗效独特。


      若证属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脏腑肢体皆禀气于脾胃,脾胃既虚,则肢体无以禀气而痿,本方以参芪术草补肺脾之气,升麻、柴胡升清以降浊,并加陈皮理气,当归和血,姜枣调和营卫,使脾胃得健,肢体得禀,而痿弱自除。若病久体虚,气血两虚,伴见面白少华,心悸气短者,重用参、芪,并加枸杞、龙眼肉。若兼气阴两虚,伴少气懒言、动者气喘者,重用参、芪,并加五味子、麦冬,以补益气阴。


      若证属瘀血阻络,治宜益气养营,活血行瘀。方用圣愈汤加味。方中四物调肝养血,人参、黄芪益气,加桃仁、红花、牛膝活血行瘀,使气血健旺,瘀去新生,筋骨得养,萎弱渐愈。如肌肤甲错,形体消瘦,手足痿弱,为瘀血久留,用大黄蛰虫丸缓中补虚。


      许建阳强调,脊髓空洞症属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扩张微血管,改善局部循环,增加血流量,故可改善脊髓的营养以促进恢复。活血化瘀药还有抑制胶原纤维的代谢作用,对于神经胶质的病理性增生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活血化瘀也为治疗本病之要法。在重视补肾活血的同时,还应注意脾、肺、肝等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补。


      “治疗脊髓空洞症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宜急则治其标,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缓宜治本,以益肾填精、养肝健中为主,或标本兼顾。投药之际,辨证为本,因人制宜,临证化裁,孰轻孰重,随“机”应变,这样才可达到改善症状、治疗该病的目的。”许建阳如是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