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和解法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

  • 来源: 作者:崔筱莉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近年发病率日趋上升,属于中医“积聚”、“痰浊”、“胁痛”等范畴。采用中医和解法治疗脂肪肝, 能有效清除有害因素对肝脏的损伤,有利于脂肪肝的恢复。 病位在肝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近年发病率日趋上升,属于中医“积聚”、“痰浊”、“胁痛”等范畴。采用中医和解法治疗脂肪肝,  能有效清除有害因素对肝脏的损伤,有利于脂肪肝的恢复。

     

    病位在肝脾两脏  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血之运行上下赖于脾气之升降,脾之生化气血依于肝气之疏泄,两脏相互依赖,木具疏土之职,土有培木之德。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一是饮食不节,酗酒过度或过食肥甘,或因肝炎病后调摄失当,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蕴成湿热,熏蒸肝胆;二是情志失调,肝郁失疏,气滞血瘀,木乘脾土,最终引发旰脾失和、气血失和、升降失常,导致气滞、痰湿、瘀血互结,积于胁下,日久成病。

    总之,脂肪肝的病机主要为肝脏疏泄之性不能畅达,木郁脾土,气血逆乱,升降之机受阻。“六气相应,无不化生,化生之机,表里出入,升降上下,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则脏腑安和”。脂肪肝病位多在于肝脾两脏,病机关键为肝郁脾虚,脏腑不和,病理变化重在气滞、痰瘀、湿热互结。

     

    治法立足和解  鉴于脂肪肝主要表现为肝郁脾虚,升降之机受阻而导致的气滞血瘀,痰湿瘀阻诸证。故临证应以疏肝理脾,和调升降为主要法则。采用和解法治疗肝脏病症,可顺应肝“木郁达之”的特性,以和调肝胆升降之机,使气血运行畅达,复肝脾生化之常态。

    和解法的提出,本源于《伤寒论》中少阳病柴胡证。和解法可和解少阳以治寒热往来于外,可调和肠胃以治寒热相搏于中,可调和肝脾以治土木不和之证。临证治肝胆疾病,常可以小柴胡汤加减辨治。《医学心悟》讲到:  “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布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将和解法应用于肝脏病证的治疗,实际上是以“和为扶正,解为散邪”扶正祛邪并用的治疗法则来调“和”肝失疏泄所致的肝郁脾虚,土木不和之证,疏“解”气滞、痰瘀、湿热之邪。

     

    病案举例  刘某,男,50岁,职员。2003年1月初诊。体检B超示:脂肪肝,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血液生化检查:血清胆固醇(GHOL)333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LDL-C)59毫克/分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27毫克/分升,  甘油三酯(TG)1700毫克/分升,γ谷氨酰转移酶(GGT)79单位/升。患者形体偏胖,胁肋隐痛,口微苦,二便尚可。舌质淡紫,苔腻略黄,脉弦略数。有饮酒史。

    辨证属肝胆失疏,湿热内蕴,气滞痰瘀。治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祛痰化瘀,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赤芍20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金钱草20克,泽泻10克,厚朴11克,枳壳10克,生山楂20克,草决明30克,何首乌15克。每日1剂。

    服药1个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血液生化:CHOL 186毫克/分升,HDL-C 31毫克/分升,LDL-C 85毫克/分升,TG 225毫克/分升,GGT 561单位/升,守方连进3个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血脂恢复正常。B超复查提示,脂肪样改变减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