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西讯民间有用乌桕叶治疗牙痛、脚癣及跌打损伤肿痛等症的用法。广西百色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证实,乌桕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为这一习惯用法提供了依据。
乌桕叶为大戟科落叶乔木乌桕的树叶,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盛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文献记载,乌桕叶具有治疗痈肿、疔疮、疮疥、脚癣、湿疹、蛇咬伤及阴道炎等功用。国内主要将其用于治疗产后会阴伤口感染和蛇咬伤等。
在镇痛实验中采,研究人员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制备动物模型,在抗炎实验中采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制备动物模型,随后观察乌桕叶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乌桕叶提取物0.5、1.O、2.0克·千克。静点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8.3%~34.1%;1.0克·千克。给药后1.5小时和2.0克·千克-1给药后1小时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p<0.01, p<O.05)。乌桕叶提取物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O、2.0克·千克。静点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8中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p<0.01,p<O.05)。
乌桕叶的化学成分包括无羁萜、β-谷甾醇、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异槲皮苷和鞣质。近年又有学者从乌桕叶中提取分离到槲皮素、山柰酚和没食子酸乙酯3种化合物。槲皮素具有镇痛抗炎活性,且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短暂。而本实验结果则显示,乌桕叶提取物以2.0克·千克-1给小鼠灌胃,显著抗热板痛作用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提示槲皮素仅为乌桕叶镇痛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乌桕叶镇痛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黄斌学黄增琼 许小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