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针灸文史研究喜结硕黔
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针灸文物保护与针灸图库建设”项目,日前在北京通过专家组的验收。其丰富的文物考证和文史研究成果解开了一系列以往学术界悬而未决的学术难题和疑案,其中“针灸图库”网络版及“针灸博物馆多媒体演示系列“的研发成功,标志着在针灸文博数字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目前,针灸界一般认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针灸铜人系现存最早的宋针灸铜人。科研人员经过严密地考证,推翻了这一观点,并以十大证据立证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的中国针灸铜人为明正统仿宋针灸铜人,系现存最早的针灸铜人。这一铜人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它不仅是考察中国最早的针灸铜人一宋天圣铜人最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是考察后世针灸铜人源流最关键的证据。研究同时证明,现藏于日本大阪针灸学校针灸博物馆中的标作“明堂铜人图“者,为明代成化年间镇江府刻、现存最早的铜入图。研究完成的马王堆出土文献《阴阳十一脉》、《足臂十一脉》经脉图,成为国内外第一套仿古彩绘经脉图。该项目还完成了中国针灸博物馆建设,建立了中国针灸图库,编辑出版了《中国针灸史图鉴》。构筑了一个完整的针灸文物鉴定、保护、研究和展示的立体化系统。
中国针灸图库容纳了14类共计2300余幅文物图片,收录的图片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针灸古图种类,是拥有大量结构化信息的大型数据库。《中国针灸史图鉴》共收录七大类针灸文物图1998幅,是目前国内医学史领域最大的一部图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