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解读数字中医药(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数字中医药发展历程 中医药领域开始数字化之路起步并不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当时由于对中医针刺麻醉机理研究的深入,在实验中遇到了大量的生物电信号数据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数字中医药发展历程

     

            中医药领域开始数字化之路起步并不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当时由于对中医针刺麻醉机理研究的深入,在实验中遇到了大量的生物电信号数据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技工作者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数以万计的生物电信号。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兴起一股名老中医专家诊疗系统热,此后相继出现了一批中医专家咨询软件。但由于中医四诊客观化的问题没有解决,这类研究的脚步逐渐慢了下来。随着中药现代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出现了对中医四诊客观化的研究。不少中医界甚至包括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者投入到对脉象仪、舌象仪、经络测定仪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中。起初是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中医的舌诊与脉诊进行客观化分析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限制,中医药的研究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也无法解决困扰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计算机网格技术等发展很快,给中医药数字化带来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医学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虚拟人体甚至数字人体的出现,为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开拓了更宽广的探索前景,人们开始应用这些成就去实现以往工程技术人员难以实现的梦想。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本报记者崔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