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解读数字中医药(一)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 数字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保延谈数字中医药 尽管近年来强调整体思维模式的中医学正逐渐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重新认识和再评价,但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并没有重大进展,

        数字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保延谈数字中医药

        尽管近年来强调整体思维模式的中医学正逐渐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重新认识和再评价,但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并没有重大进展,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也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中医药学近百年来停滞不前,关键的原因在于支撑中医药学发展的关键技术相对落后,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使用的技术远远不能满足中医药优势发挥的需要。“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保延教授是数字中医药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他认为,数字信息技术是中医药发展的技术支撑,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问题。数字中医药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医药的特点  决定了数字化之路可行

        刘保延给数字中医药下了这样的定义:数字中医药是利用统一的数字信息手段,对中医药所发现的人体的现象、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物质的完整重现和认识。也就是说,数字中医药是与中医药理论相呼应的技术体系。刘保延认为,人体是由形体(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信息产生的基础,信息是物质和能量的运动的状态和运动的方式。三者均有自己的变化规律。而中医药学正是研究人体信息变化规律的科学。由于是从信息即人体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人手进行研究,中医药学所发现的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特点是:整体、动态和个体化,这些特点支配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形成了中医药学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这些特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如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目前在临床上搜集四诊资料、存储信息、分析利用四诊信息,还主要靠人体的感官,它可以较好地对信息进行定性描述,但定量能力较差。借助于数字信息的手段,“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就可以建立起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采集、分析系统,大大提高中医辨证的能力。与此相类似,中医理论中十分抽象和不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概念也可能通过数字化的提炼而变成具体的、更易被人们理解的语言。

    数字化是支持中医药学发展的关键

        刘保延认为,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为中医药提供了适合其发展的技术平台,人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中医药数据、信息及知识的获取、存储、处理,形成一个综合的中医药数字系统、一个集中医药研究、临床实践、应用开发及服务于一体的复杂开放巨系统。在这样的数字中医药系统中,所有数据、信息的表示、存储、处理及系统内数据、信息的传输都是数字型的、都是计算机可以解读与表达的。也就是说,数字中医药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帮助中医来解读和表达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使中医药所面临与需要的海量信息能够得到高效、准确的采集、存储与利用,使中医药对人体把握的深度、准确度大大提高,进而推进中医药的发展。

        数字中医药要从标准规范做起

        刘保廷认为,中医学的发展依赖于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最主要的方式曾是口传心授的薪火相传。有了数字技术,人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中医诊断、辨证和治疗的各种数据集中起来,这样的积累已不再是简单的病例积累,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使自然语言记录的医疗信息,在计算机帮助下,在大量病例中找出相应的规律,并从中把握、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同时可根据这种规律适当地调节人体以达到平衡状态。他认为这更接近于天气预报研究中将各种数据、图像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后给出结论的科学预测方式。

    刘保延同时指出,中医药数字化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应根据中医药的特点,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组织多学科、多部门的力量,应用物理、化学、数学、生物信息学、数字地球、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标准规范做起,建立“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目前,我国已经收集中医药名词、术语、概念 60万个,进行定义、建立关系等加工了10万个,为中医药数据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中医药科技基础数据库”、“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研究”等课题,已经联合全国二十几家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起了“异地同步规范化数据库平台”,建成了“中药基础数据库”、“中医药试验数据仓库”、“本草古代文献数字化知识库”等。中医药临床信息采集系统、临床个体化诊疗的数据评价体系也在各级医院中逐步推进。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本报记者崔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