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替代品的更新之路
上世纪70年代,人工牛黄粉被采用。它是根据牛黄的成分—胆红素、胆酸、胆固醇、无机盐、猪去氧胆酸和68%的凝粉混合而成。由于它只是几种物质简单地配制在一起的混合物,缺少天然牛黄应有的其他成分,如牛磺酸、多种氨基酸等,因此药理、药效根本无法与天然牛黄相比。
上世纪80年代,采用体内培植牛黄。这应是牛黄替代品更新的一个突破,因为它是在牛的胆囊中培植,内在质量与天然牛.黄基本相同,可供药用。但由于培植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相差较大,且需要半年到一年才能从牛体内取出,无法实现产业化。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体外培育牛黄。它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基础,在研究天然牛黄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的基础上,以分析、研究、比较国内外各种牛黄的药理成分及药效差异的研究结果为主要配方依据,瞄准优质天然牛黄的成分及其含量制定主方。此技术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药理学、仿生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利用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研制而成。
至此,牛黄替代品有了一个飞跃,因为体外培育牛黄技术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突破了传统中药只能天然生产不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限制。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运用,体外培育牛黄使产业化生产优质牛黄成为可能。
二是突破了中成药有效成分特别是成分含量难以明确的限制。体外培育牛黄的研究采用了中药现代化提倡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指纹图谱的运用,使有效成分的分析已达97.6%,且质量稳定可靠,如胆酸、胆红素等成分指标均达到最佳比率。研究显示了体外培育牛黄和天然牛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一致,其性状、结构、成分,以至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均与优质天然牛黄一致。其主要成分胆红素含量在3 5%以上,胆酸含量1 2%以上,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中天然牛黄的标准,并比天然牛黄质量稳定,并且体外培育牛黄中对游离胆红素含量比天然牛黄低。
三是化珍贵为普及。体外培育牛黄的价格大约是天然牛黄的三分之一,不但解决了资源稀缺问题,更使得这一珍贵的药材能够造福更多的消费者,推动了中国牛黄类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