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天然牛黄“替身”是怎样找到的

  • 来源: 作者:王玲玲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天然牛黄“替身”是怎样找到的   去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蔡红娇教授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培育牛黄技术,荣获了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去年底,第十二届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评选揭晓,为天然牛黄找到

    天然牛黄替身是怎样找到的

     

        去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蔡红娇教授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培育牛黄技术,荣获了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去年底,第十二届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评选揭晓,为天然牛黄找到替身榜上有名。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确定含牛黄的中成药可用体外培植牛黄等替代。这标志着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转化为生产力,造福众多患者。

      那么,天然牛黄的替身是如何找到的?这一替身是否能取代天然牛黄?记者不久前采访了蔡红娇教授。

                   体外培育牛黄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蔡红娇教授说,牛黄是干燥的牛胆结石,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具有清心、开窍、豁痰、清热解毒、凉血、息风等功效,在我国药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我国药典中以牛黄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多达650多种,其中的珍品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原料的。但由于我国天然牛黄产量低,靠宰杀黄牛获取牛黄的概率只有1‰~2‰,民间素有千金易得,牛黄难求之说。长期以来,天然牛黄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为防止疯牛病输入,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国家多次发文严令禁止牛源性制品特别是牛黄的进口。寻求一种天然牛黄的等效替代品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迫切愿望。

      蔡红娇教授对体外培育牛黄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从对人体胆固醇结石、胆红素钙结石的研究起步的。既然可以研究出人的胆红素钙结石,培育出牛的胆结石也不是没有可能。抱着这样的想法,蔡红娇教授一头扎进实验室,一边实验一边收集浩瀚的中外资料,更是奔波在屠宰场和实验室之间。天道酬勤。1993年蔡红娇的研究获国家体外培育牛黄专利证书,1997年获国家一类中药新药证书。2003年2月获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当年整个医药行业惟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

      那么,体外培育牛黄的技术特点是什么?蔡红娇教授说,一是成石牛胆汁的制备,采用生化、物理的方法,降低胆汁中拮抗结石形成的成分,改变胆汁的理化性质,使正常牛胆汁成为成石胆汁;二是在成石牛胆汁中快速滴入醋酸锌溶液,促使部分胆酸、蛋白质沉淀,聚集胆汁内的其他成分形成核心;三是胆石分层培育,使成石胆汁内的胆红素钙、胆酸钙等盐类颗粒连接起来向核心聚集,层层沉附增大,硬变形成牛胆红素钙胆石;四是利用流体力学原理,用三维转动的牛黄培育机,加速培育过程。

                  替身母体一致性在哪里

      据蔡红娇教授介绍,体外培育牛黄是在研究天然牛黄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对胆结石形成规律的认识,模拟体内胆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根据天然牛黄的性状、结构、成分、含量特点,所创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运用该技术可生产出质量优良的牛黄。其与天然牛黄的一致性表现在:性状、结构、成分、含量基本相同,游离胆红素则较天然牛黄低。这一结论是经过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后作出的。药效学研究证明,其具有镇静、抗惊厥、退热、降压、消炎等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天然牛黄一致;毒理学实验未发现毒性作用;多中心近2000例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与天然牛黄的药效疗效相近。

      由于天然牛黄资源的紧缺,我国科技工作者早就开始了天然牛黄替代品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在分析天然牛黄成分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几种生化原料混合制成人工牛黄粉。目前一些广泛使用的含牛黄的普通中成药,基本是以人工牛黄粉为原料生产的。但人工牛黄粉结构、性状与天然牛黄存在不小的差异:其含有的成分猪去氧胆酸,与牛黄中去氧胆酸不同;胆红素含量为0.7%左右,远低于天然牛黄3 5%的含量标准;缺少天然牛黄的其他成分如牛磺酸、多种氨基酸等。日本等国家明令禁止进口含人工牛黄粉的药品。到上世纪70年代,有关专家通过在活黄牛胆囊内植入异物及菌种,形成体内培植牛黄,其疗效接近天然牛黄,但其形成期较长(3~5年),对活牛的劳役生产有较大影响,而且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且难以工业化批量生产。

      体外培育牛黄除了性状、成分、药效等在牛黄代用品中最接近天然牛黄外,还有一个特点,即突破了中药有效成分特别是成分含量难以明确的限制。据蔡红娇教授介绍,体外培育牛黄的有效成分的分析已达到97.6%,而且成分稳定可控。此外,一个生产周期仅需一周的时间。据悉,该成果已转让给武汉大鹏药业投入批量生产。

      有关专家认为,体外培育牛黄的研究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牛黄稀缺的难题,而且打破了其长期依赖天然形成的限制,为推动牛黄药材资源和牛黄药物研究开发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会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于牛黄的神奇疗效。这是蔡红娇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最大心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