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暨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主任锺嘉熙教授日前来港出席「香港中医防治流感学术研讨会时」表示,现时中医并没有治疗禽流感的经验,但现阶段可以按照流感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他续称,临床治疗很多例子都看出,中医在防治病毒性传染病相当有特色及优势,应进一步推广应用,特别是现时西药的预防病毒性疾病效果并不理想,包括病毒变异给疫苗预防带来困难;西药治疗具毒副作用,临床治疗已发现,不少抗病毒西药长期使用会破坏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西药广泛使用易产生抗药性毒株,而病毒耐药性会给治疗造成了极大困难;西药对不少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不甚肯定。
抑制病毒两个途径
锺嘉熙认为,现时从中草药开发防治病毒性疾病有效而不产生副作用的药物成为新药研发焦点。具体来讲,中药抗病毒途径主要包括:
一、直接抑制病毒。可阻断病毒繁殖过程的吸附、穿入、复制、成熟中的某一环节,从而达至抗流感病毒的目的。目前对抗流感病毒中药的机理研究比较清楚的成分有两类:一是多酚类物质,证明其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RNA含成;同时亦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另一类是黄酮类物质,其机理是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的活性和抑制膜融合作。
二、间接抑制病毒。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并能活化巨噬细胞,促进干扰素生成。
他又说,由于中药是复方用药,不少单味中药在体外实验中并没有发现有抗病毒功效,但组方使用后又可发挥抗病毒作用。
天人相应防治方法
锺嘉熙又指出,以往常规防治病毒性疾病,主要注重流感病毒本身,而忽视了人在抗病毒过程中内在抗病毒能力的调整和增强,容易被病毒牵著鼻子走。故中医防治疾病强调以人为本,天人相应的防治方法,可作为完善当前国内外常规的防治流感仅仅采取免疫疗法、药物疗法、疫情监控等方法的有效补充措施与手段。
对于流感或禽流感属温病或时行感冒,中医界一直莫衷一是,锺嘉熙回应,依他个人观点看,流感病毒如致病性弱,没有在大范围内流行,只属散在性个案则属时行感冒;但如病毒病致病性强,引起大范围爆发,则应属温病中的温疫。
他又强调,根据他本身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中医在治疗病毒性疾病(如麻疹、登革热、病毒性脑炎、SAR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非常有优势。中医参与临床治疗的很多成功经验值得进一步在香港推广使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