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举行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李大宁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庆祝大会。
中药所所长黄璐琦介绍了中药所5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光辉业绩。中药研究所与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同时成立,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级研究中药的专门机构。经过几代中药所人的不懈努力,该所已逐步发展成为学科比较齐全、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具有相当规模现代仪器设备的全国中医药研究重点科研单位之一。50年来,中药所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17项,部局级科技成果54项,北京市科技成果10项、学会奖4项、院级奖146项,共计231项。目前,中药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科技部攻关课题、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973项目)等80余项。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SARS疫情严峻的非常时期,中药所主动承担了科技部启动的“十五”863计划重大项目中“治疗SARS中药筛选研究”课题。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拿出了初步筛选结果,为优化临床方案和选择用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体现了中药研究所科研能力的整体素质,这一结果由“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向全国发布,引起较大反响。
50年来,中药所共开发了新药20多个。如正柴胡饮冲剂、猪苓多糖注射液、青蒿素、青蒿素栓剂、新清宁片剂、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片剂、桂枝颗粒、清脂胶囊、天智颗粒、抗感泡腾片、正柴胡饮胶囊等。已成为医生和患者所熟悉的品种,有的甚至远销海外,为世界人民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由中药所专家编著、翻译及参与编译的中药专著达144本。
中药所还是全国培养高级中药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92 名、博士研究生54名、博士后8名。在中药专利保护方面,中药所先后申请中药专利31项,共有17项专利获得了专利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