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潘智敏医师等为了探讨调脂积颗粒对脂肪肝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有关实验。《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第15卷第6期中对此作了报道。
实验方法如下:采用复合方式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即调脂积颗粒治疗组(调脂积组)、阳性对照组(易善复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测定4组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同时检测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
实验结果如下:调脂积颗粒可显著降低肝组织损伤和脂肪变性程度,降低肝组织和血清中甘油三脂、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据此得出如下结论:调脂积颗粒具有显著的抗肝组织损伤和脂肪变性作用,可明显降低脂肪肝大鼠血脂及改善血液流变性,对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近年来,中医在脂肪肝治疗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脂肪肝属中医学“积聚”、“胁痛”范畴,其产生责之于肝、脾、肾三脏。潘智敏医师等认为,“瘀、痰、脂、食、气”五种积滞在脂肪肝发病中占主导地位,从而提出“瘀、痰、脂、食、气”五种病理模式,确立了祛瘀化浊、消导行滞、疏肝解郁治疗,并据此拟方,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调脂积有良好的抗脂肪肝的作用。其方由莪术、郁金、莱菔子、半夏、生山楂、川朴、枳壳、泽泻、白豆蔻、虎杖等所组成,针对脂肪肝发病“五积”病机,共同发挥祛瘀化浊、消导行滞、舒肝解郁的功效。诸药合用,体现了中药复方治疗脂肪肝的整体性治疗效果,有进一步开发价值。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