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道安)由天津中医学院、日本铃鹿医疗科技大学共同承担完成的日本文部科学省资助课题“不同频率电针对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日前通过技术鉴定。研究证实,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由于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周围神经损伤发病率越来越高,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受伤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统计,四肢神经损伤占外伤总数的10%,而骨折约60%合并神经损伤;平时周围神经损伤约占全部创伤的1.5%~4.0%。以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郭义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通过对不同频率电针促进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再生作用的观察表明,电针具有促进坐骨神经纤维再生的作用;有延缓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作用,且低频电针较中高频电针治疗效果好;有改善神经支配的肌肉代谢的作用。实验中,他们还就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具有促进坐骨神经纤维再生的作用,且低频电针作用最好,早期效果佳;可促进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肌肉萎缩的恢复,且低频电针作用最好,早期效果为佳;可促进坐骨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肌电图(EMG)的恢复,早期电针效果较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