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全国名中医专家拜师会”在杭州举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中医自有后来人 10月19日,13位国内中医界“泰斗”级人物陆续抵达杭州,为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中医骨干传授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这些名老中医,这两天还在杭州收下弟子,将自己的“衣钵”传承下去。

    中医自有后来人

     

    10月19日,13位国内中医界“泰斗”级人物陆续抵达杭州,为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中医骨干传授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这些名老中医,这两天还在杭州收下弟子,将自己的“衣钵”传承下去。

     

    来的都是“泰斗”


      博大精深的中医是我国的国粹,而名老中医则是国粹中的珍宝。为了让名老中医的“衣钵”一代代传承下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1999年开始举办“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由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的全国著名老中医,集中为全国中医骨干授课,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这一特殊的“讲习班”,今年首次放在了浙江,由该省中医药管理局和省中医学院承办。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等13位著名老中医,为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中医骨干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授课。“讲课的全都是‘泰斗’级人物,听课的也大多是主任、副主任医师,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一位工作人员充满期待地说。

     

    层层选拔“弟子”


      除了集中授课,这次名老中医来杭期间,还将在浙江省中医院中收弟子,将自己的“衣钵”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能拜这些“泰斗”级人物为师,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浙江省中医院医务科长陈华告诉记者,为了珍惜这一机会,医院通过层层选拔,挑选了一批具有扎实中医药理论基础,又有较高临床技术水平的优秀中青年临床医师,与这些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建立师徒关系,通过学习和研究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


      “一位名老中医,可能只收1个徒弟,我们想争取收2个”。从19日起,拜师仪式就已分批进行。

     

    莫让中医“断层”


      这次来杭的名医大家,除了一位50多岁的“少壮派”,多已年届古稀,其中最长者已经88岁了。抓紧时间抢救、整理、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已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多种原因,中医一方面越来越为世人所认可,另一方面面临人才“断层”危险。前不久,在一次浙江省内名老中医座谈会上,国家级名中医、浙江名中医馆馆长何任教授专门就此提出建议。何老认为,要培养新一代名中医,必须强调老中医的经验传授,尤其是名中医的经验传承,而且必须接受中华历史文化的熏陶。有条件的中医学院、大学,可以考虑设立少年班,从小打好中华历史文化的基础,并重点学习中医课程,对中医经典论著做到深入理解,甚至能够背诵;中医硕士生要着重临床综合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博士生则要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加快新型交叉学科的建设。在继承和发掘的基础上,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当代中医人才。

     

    收下“高徒”


      19日上午,在杭州之江饭店的一间小会议厅里,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拜师会”。5位名老专家分别是朱良春、何任、任继学、吉良晨、张学文教授,其中年纪最大的已有87岁,最小的也已经70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玲亲自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到场祝贺。


      “拜师会”上,由浙江省中医院层层选拔出来的6位“弟子”,与自己敬重的导师一一签订了“拜师”协议书,并集体向导师行鞠躬礼,为导师献上鲜花。根据继承教学协议,“弟子”们可随师进行3~6个月的进修,或每年进行1~2个月的跟师学习,还可邀请导师一起会诊、查房,或通过书信交流等形式,汇报学习心得、探讨论文科研,尽可能地将导师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宝贵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继承下去,并加以发扬光大。


      据了解,除了19日的“拜师会”,另外几位来杭的名老中医专家,这两天也分别收下弟子,让他们宝贵的经验扎根浙江。中国中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