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病毒不仅不会致病,还能阻碍大脑对毒品产生兴奋,减少吸食可卡因带来的快感。科学家希望这种病毒能帮助“瘾君子”摆脱对可卡因的依赖。
吸毒上瘾后难以戒断,即使戒断又容易复吸。科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吸毒者难以摆脱期望毒品给他们带来快感这样一种心理。此前的戒毒方法是直接向吸毒者注射一些针对可卡因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和可卡因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弱可卡因对大脑的影响。但注射的抗体不能到达大脑,因此效果有限。
美国科学家最近找到了一种新方法。通过一种转基因病毒,将适当的抗体运送到大脑。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基姆·扬达和同事在研究这种方法时,将一种病毒的有害基因序列剔除,然后将能产生可卡因抗体的基因植入这种病毒的基因组中。
他们用两组各8只实验鼠进行对比实验。实验时连续3天从鼻子处给其中8只实验鼠注射上述转基因病毒,每天注射2次。对照组则不予注射。第四天,再给两组实验鼠一定剂量的可卡因。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实验鼠出现明显的毒品上瘾症状,而接受过病毒注射的实验鼠症状要轻许多。
扬达说,这种转基因病毒能在大脑中存留两个星期,所以即使戒毒后复吸,缺乏快感也将使复吸者对毒品失去兴趣。
科技之窗
控制人饥饿感的激素对胖瘦不同的人作用不同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控制饥饿感的激素在胖瘦不同的人体内所起作用差别很大。这一发现将为肥胖症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据路透社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及医学专家朱利奥·利奇尼教授和同事对10名志愿者进行了一项试验。这10名志愿者在一间实验室中度过了一整晚,期间他们所吃的食物均是特意调配的。科学家则定时抽取志愿者的血样并测量其中的“葛瑞林”含量。“葛瑞林”是一种科学家近些年才发现的激素,能够对人们的胃口和饮食习惯产生影响。
通过试验,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从午夜到黎明的这一段时间里,瘦人血液内“葛瑞林”含量急剧增高,而较肥胖的人体内“葛瑞林”含量则整晚保持稳定。
利奇尼教授在发表该试验的发现时称:“从表面上看,我们的发现似乎充满了矛盾。人们通常认为胖人血液内应该含有更多的饥饿激素。事实却并非如此。在胖人体内我们没有发现‘葛瑞林’含量飞速上升,这说明胖人体内的调节系统可能出现了问题。”
这项研究还表明,体重正常的人体内激素含量在睡眠时会达到最高水平,这时他们通常不会想进食。这就是为什么瘦人很少会被饿醒的原因。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