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教育之窗 > 正文
  • 中医辨治中心性视网膜炎

  • 来源: 作者:李水银 江西省横峰县中医院 时间:2007-02-01 22:58:54
  • 核心提示:中心性视网膜炎或称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临床常见症状为视物模糊,似有纱幕遮盖,或如隔云雾,视物发暗,或觉视野中央有薄薄的黑影,黑影可大可小,有时视物变异失真,外眼端好无红肿热痛。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发暗,视网膜

    中心性视网膜炎或称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临床常见症状为视物模糊,似有纱幕遮盖,或如隔云雾,视物发暗,或觉视野中央有薄薄的黑影,黑影可大可小,有时视物变异失真,外眼端好无红肿热痛。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发暗,视网膜水肿,在水肿边缘有圆形、椭园形或不规划的反射光晕,约1~3个视乳头直径大小。病变区可出现黄白色或灰白色渗出小点,原来的中心凹反光消失或弥散。


      本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眼底病,多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男性远较女性为多。常侵犯一只眼,偶尔也有双眼发病者,发病者与感冒、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或过度吸烟、饮酒等有关,真正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或神经上皮损害是本病的病理学基础。本病有自愈倾向,一般预后较好,初次发病90%病人视力可恢复正常。但容易复发,如果多次复发,视力会遭到永久性损害。


      治疗方面,强调病人要注意休息,睡眠充足,避免过劳和精神紧张,并采用对症处理。对于一些较顽固或反复发作的病人,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甚好。


      本病属于中医“视瞻”、“昏渺”范畴。其病机为脾失健运,而致精微不化,不能运精于目;或痰湿困阻中焦,湿热蕴蒸,蒙蔽清窍;或情志郁结,玄府阻闭,以致气滞血瘀;或肝肾不足,精血耗损,目失涵养;或心营亏损,神光虚耗;或用目不当,气血暗耗,以致神光涣散。因此在治疗上一般按以下几个证型辨治。


      1.脾失健运,湿热蕴结,浊气上泛:症见黄斑区水肿混浊较重,兼有胸膈满闷,头重而昏,或小便不利,胃纳差,舌苔厚腻,脉濡缓。治宜清热除湿化浊。方用三仁汤加减:白术10g,杏仁15g,白蔻仁10g,生薏苡仁25g,法半夏15g,菊花15g,茺蔚子10g,白蒺藜10g,赤小豆15g,飞滑石25g,白通草5g。


      2.肝气郁结,气血瘀滞:症见黄斑区色暗红,血管痉挛明显,兼情志不舒,头晕目眩,胁痛,口苦咽干,脉细数。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25g,当归10g,赤芍15g,川芎10g,茺蔚子15g,丹参15g,菊花15g,白芍10g,生地15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15g,丹皮10g。


      3.肝肾两虚,精血暗耗,目失涵养:症见眼内干涩,头晕耳鸣,遗精腰酸,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可选用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长期服用。若见形寒肢冷,腰膝酸痛,夜间多尿,阳痿,脉沉细无力,则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治宜温阳补肾,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等服用。


      4.心营亏损,气血不足,神光虚耗:除眼症外兼有眩晕心烦,怔仲健忘,多梦难寐,脉虚弱。可选用天王补心丹或人参养荣丸等服用。


      5.脾气虚弱,湿浊不化:症见眼底水肿及渗出物虽然较轻,但消退较难,兼见气弱懒言,肢软嗜卧,纳少便溏,脉濡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30g,太子参15g,白术15g,山药15g,白扁豆10g,砂仁10g,薏苡仁15g,茯苓15g,茺蔚子15g,当归10g,白芍10g,桃仁10g,桂枝10g,川芎10g。


      临床上,治疗本病所开的中药大多数是中成药,如石斛明目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等,虽然对整体调理有益,但中医治疗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所以,若应用中成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应尽早更改汤剂,并在各型用药基础上适当加入活血祛瘀之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